首页 > 汽车 >

襄阳汽车产业逆势上扬 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1月至10月,襄阳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735.4亿元,同比增长11%。同期,全国汽车产业呈负增长态势,10月份产销同比下降 10.1%和11.7%。

  在行业普遍低迷的形势下,襄阳汽车产业为何逆势而上?

  紧盯市场,不断优化主打车型

  11月12日14:10,东风日产襄阳工厂,首台新款天籁汽车驶下生产线,标志着这款全新换代汽车实现量产。

  不仅是新天籁,今年5月26日,国内畅销的SUV奇骏也在襄阳投产,该车型在襄阳年产量将突破4万辆,仅此一项就可增加工业产值80亿元。

  襄阳市汽车办主任王燮耀介绍,近年该市整车生产紧跟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主打车型。从富康、蓝鸟转型升级为天籁、楼兰、英菲尼迪等中高端车型,一直保持着旺盛的产销势头。“良好形势得益于多年不懈地培育。”王燮耀介绍,市委市政府坚持做好东风公司的服务工作,建立了高层定期会晤、基地发展重大问题共同协商、市领导现场办公等一系列机制,并制定了一揽子优惠政策,推动东风公司进一步优化襄阳基地的产品结构。

  11月22日,东风公司与襄阳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8—2022)》,东风襄阳基地将继续引进新车型,力争2022年实现年产值380亿元,整车产量达到25万辆。

  同期,襄阳市抢抓市场机遇,引进一飞汽车、江南汽车等整车企业,开启央企、民企“两极增长”时代。今年年初,谷城县一飞汽车实现试生产,截至目前已生产专用车1500辆。4月,江南汽车全新音乐轿跑SUV车型——MEET3在襄阳高新区实现量产,这也是我省首款由民营企业生产的乘用汽车。

  今年前10个月,襄阳整车产量达30万辆,同比增长22.4%,全市整车企业实现产值425.3亿元。

  多点布局,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12月3日,襄阳东风旅行车公司的车间内,第一台氢能源客车正在加紧调试。“加注一次电解水,可续航500公里-700公里。”襄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邓卓海介绍。

  2015年,襄阳市提出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力图将新能源汽车打造成襄阳的“新名片”。

  瞄准市场风口,全力以赴招商引资。2016年,东风俊风ER30乘用车在襄阳高新区下线;近两年,美洋、九州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线也先后投产。这些项目达产后整车产能可达50万辆。湖北国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电池先后为神舟飞船、蛟龙号、4500米深海探测器提供动力,目前正在襄阳打造全国一流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

  目前,全市已聚集了东风、美洋、九州、雅致等4家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以及猛狮、骆驼、国能等一批动力电池生产企业,项目总投资规模逾200亿元。

  今年前10个月,襄阳市完成新能源汽车产量2.46万辆,同比增长11.2%,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实现178.7亿元;同比增长18.8%。

  吃干榨尽,延伸产业链

  11月30日上午,襄阳高新区东普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内,机械手上下翻飞,灵活多变,正对焊接件进行360度快速作业。

  据介绍,其效能比传统机器人提升20倍以上,每年可节省人力成本近百万元。

  今年8月30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国湖北——日本经贸合作推介会上,东普雷作为襄阳3个高端制造扩产项目之一成功签约,获得投资1亿元,为项目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必须以整车企业为核心,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王燮耀介绍,以襄阳高新区为例,该区以东风汽车襄阳基地为主体,以风神汽车、神龙汽车、东风德纳车桥、骆驼蓄电池、襄阳轴承等为龙头,以2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为配套,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同时放眼襄阳全市,又形成了以高新区为核心,辐射谷城、枣阳、老河口、襄州、宜城、南漳等区域的“1+6”发展格局,全市从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的企业达500多家,整车产能达80万辆,发动机产能达到130万台,变速器产能突破50万台。

  目前,襄阳汽车产业在总成领域,发动机、车身、车桥、变速器、车架、电气和仪表系统等系列产品均可实现本地生产配套;在零部件领域,也实现了4000余种产品的全链条生产能力。

  以产业链为支撑,襄阳汽车产业保持着良性发展势头。今年前10个月,又有143个汽车及零部件项目签约落地,投资总额388.4亿元;同期新投产项目99个,投资总额达27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