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前三季度合肥市生产总值5387.8亿元 同比增长8.4%

  据合肥日报报道,市统计局昨日发布了前三季度合肥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据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5387.8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9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398.3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2842.6亿元,增长8.6%。

  提速 唱响经济发展“主旋律”

  今年以来,我市砥砺前行,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从纵向看,主要指标提速明显。前三季度,GDP增速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3和0.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创近三年新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0%,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加快0.8和3.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较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加快0.3和0.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7%,进出口总额增长30.3%,财政收入增长10.4%。

  从横向看,多项指标位次前移。前三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国、全省1.7和0.2个百分点,自2017年上半年以来首次快于全省,居省内城市第7位,比上半年、去年同期均前移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省内居第3位,比上半年、去年同期分别前移4位和6位;居民收入增速在省内位次由上半年的第2位提升至第1位;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升级 奏出产业前行“最强音”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工业生产迈向中高端。前三季度,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52.2%;值得一提的是,液晶显示市场回暖,其中联宝电子订单增多,前三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31.6%,带动了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6.1%。

  前三季度,我市需求结构调整有序推进,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力量显现。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项目投资、民间投资和内涵效益投资快速增长;补短板投资更是高位运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4.2%,以引江济淮项目为代表的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8倍。

  消费升级态势延续。限上体育娱乐用品、书报杂志、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25.4%、12.8%和13.6%。网络销售快速增长,全市限上企业中,通过网络销售的商品零售额139.99亿元,增长33.7%。

  出口结构更加优化。前三季度,全市进出口总额233.20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其中进口总额98.25亿美元、增长33.3%,出口总额134.95亿美元、增长28.3%,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喜人。

  优化 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很大程度上在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合肥市培育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及150条实施细则,有效开展“大调研”和“四送一服”活动,全面推进“一门一网一次”改革,扎实开展“减证便民”专项整治行动,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创优“四最”营商环境。

  前三季度,民营企业活力增强,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3.0%,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68.1%。市场主体加速涌现,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46万户,同比增长32.8%;新增注册资本总额5010.8亿元,同比增长24.9%。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市涉企收费项目减少19项,每年可为企业减轻负担约4.96亿元。2018年财政安排小微工业企业贷款贴息资金6000余万元;前三季度,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减免13.9亿元,同比增长58.2%。

  惠民 写就共享发展“关键词”

  居民收入,是反映一座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59元,增长10.2%,增速跑赢GDP。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82元,增长9.4%,居全省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8元,增长9.3%。

  不仅人们的“钱袋子”鼓起来,民生支出也逐渐加大,占比不断提升。前三季度,全市财政民生支出692.6亿元,增长13.9%,快于全市财政支出增速5.8个百分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7.9%。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70.2%,教育支出增长22.6%,节能环保支出增长41.4%。

  绿色发展先行,我市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让天更蓝水更绿。前三季度,全市生态投资增长1.8倍,高耗能产业投资增长4.6%、低于全市投资增速2.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4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96天,优良率73.1%,同比提高10.2个百分点。1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有14个水质均值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同比增加1个。 (汪为民 曲伟 记者 苏晓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