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襄阳市七大产业齐发力 特色农业上台阶

  ​襄阳大地,五谷飘香,流金淌银。

  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国家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的襄阳,连续6年粮食产量在100亿斤以上,商品粮产量40多亿斤。

  2018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硕果累累。秋粮喜获丰收,畜牧业量价齐升效益看好,特色高效产业发展迅猛。预计全市粮食总产量97.15亿斤,粮食生产在大灾之年基本保持稳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831.4亿元,同比增长12.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6亿元,同比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0元,同比增长8.1%。

  稻虾共作、襄茶扩能提质、有机农业、农产品加工、襄阳牛肉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七大产业齐头并进,形成了优质高效的特色产业发展架构,有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稻虾共作高效种养 襄茶产业扩能提质

  10月12日,位于襄州区龙王镇肖刘村的襄阳华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5万亩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开工建设。这是襄州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潜江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在龙王、双沟等镇建设的5万亩稻虾共作示范基地及冷链物流加工项目。

  在这之前,襄州区农业局还组织各镇农技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稻虾共作示范应用主体负责人共50多人专程赴潜江开展了一次稻虾共作技术实地培训,为襄州区稻虾共作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和襄州区大力发展稻虾共作一样,这一种养模式已在全市各县、市(区)遍地开花。目前,南漳县稻虾共作基地面积已突破1万亩,参与的农户和市场主体已达100家以上。谷城县计划今年发展稻虾共作基地2万亩,2019年达到4万亩,2020年达到5万亩。保康、枣阳、老河口等地也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稻虾共作。

  稻虾共作模式在全市各地纷纷兴起得益于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战略部署。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小龙虾产业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和2018年实施方案,重点推进稻虾共作养殖基地、繁育基地、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标准体系、互联网+销售体系“六大建设”工程。目前,全市稻虾共作已从原来星星点点猛增到12万亩,超额完成年度基地10万亩建设目标任务,见效地块亩均收入6000元,力争经过三年努力,建设稻虾共作基地30万亩,打造鄂西北小龙虾产业大市。

  襄阳出好茶,高香茶最优。今年10月,在第十届北京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上,湖北玉皇剑茶业有限公司和湖北水镜茶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襄阳高香茶”的企业代表进京参展。两家茶企以精美的包装、优质的产品展示了“襄阳高香茶”的良好形象,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展会现场销售超出了预期,两家茶企共同擦亮了“襄阳高香茶”的名片。

  近几年,我市加快推进茶产业,把襄茶产业作为山区脱贫致富、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一是委托国家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编制了《襄阳市现代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二是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襄阳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三是开展整村(镇)推进试点。南漳已确定肖堰镇周湾村、花庄村,东巩镇祝家湾村为整镇推进、整村推进的试点,三个试点村新发展茶园面积1100亩,已全部移栽完毕。保康县规划在店垭镇沿线因地制宜规划布局50个村实施整村或重点推进,形成两条“百里茶香旅游带”。谷城县今年规划新建的无性系良种茶园2000亩的地块已落实到位。

  截至目前,全市已新增茶园面积2万亩,改造有机茶园近5万亩,新增茶业龙头企业5家。全市茶园总面积37.13万亩,茶叶产量15120吨,分别约占全省的7%、5%,总产值达21亿元。茶园基地、龙头企业、标准、品牌、服务、茶旅融合“六大体系”不断完善,今后3至5年时间,还将新建茶园15万亩,改造低产茶园20万亩,使茶叶面积达到5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使襄茶产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有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

  早在2014年,我市把“中国有机谷”建设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中国有机谷”充分发挥南漳、保康、谷城三县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汉江流域生态环境优势,以南漳为起步区,以保康、谷城、老河口为拓展区,以有机为灵魂,以无公害和绿色为主导,建设集有机农业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的“中国有机谷”。

  近年来,我市举全市之力不断加快推进“中国有机谷”建设,重点实施生态建设、产业建设、有机标准建设、三产融合和有机谷+互联网“五大工程”,打响了“生态襄阳,有机厨房”品牌。截至目前,全市“三品一标”认证数已达493个,其中有机产品162个、地理标志商标43件,有机产业基地规模达到30万亩。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0年,“中国有机谷”将以有机为灵魂,以绿色、无公害为主导,在南漳、保康、谷城三个山区县和老河口市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基地100万亩,其中有机基地50万亩。包括以水稻、玉米、茶叶、山茶油、板栗、核桃、蓝莓、水果、蔬菜等为主的有机种植农产品,以兔、鸡、鱼、虾、蜗牛等为主的有机养殖农产品,形成有机种植、有机养殖、有机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农药、有机肥料、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科普教育、候鸟式养老等多产业业态互相融合、循环发展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倾力把“中国有机谷”打造成有机农业生产示范区、有机农产品制造集聚区、生态休闲观光体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区和生态之谷、产业之谷、创新之谷、幸福之谷。

  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方面,我市积极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以农产品品牌建设为抓手,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重点实施龙头培育、基地建设、标准建设、协会建设、媒介助力“五大工程”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产量、产能、品牌、科技、法人治理能力“五大提升行动”,支持襄阳牛肉面、襄阳高香茶等10个特色品牌擦亮打响,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市已培育涉农驰名商标31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达到560家。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出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步伐加快“三个加快”态势,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产增长迅猛,农产品精深加工率由“十二五”末的20%左右上升到目前的近30%,全市涉农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3个,占全市中国驰名商标总数64.7%。

  休闲农业势头强劲 农村电商加快布点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我市精心编制发展规划,总结推广了乡土文化型、生态资源型、特色产业型、城郊休闲型、绿色串珠型等五种模式,打造了尧治河、格栏坪、堰河、姚庵、莺河等一批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培育了谷城茶旅山乡、保康荆山风情、襄城苗木花卉等一批特色品牌,推出了10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今年“十一”黄金周,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5亿元。

  着力发展农村电商。抓好县、乡、村三级平台建设,加快信息进村入户,畅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渠道。全市已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2个、乡镇服务站53个、村级1515个,今年前三季度,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33亿多元,同比增长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