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宜城虾稻共作产业惠及5000多农户 亩平增收2000多元

  油焖大虾、蒜蓉大虾、清蒸大虾等多种口味的小龙虾,集麻、辣、鲜、嫩、香于一体,人们聚集在虾宴周围细细品尝。3月21日,“宋玉故里·品虾论稻”2019宜城市虾稻产业振兴推介会,在小河镇高康美食文化长廊举行。这是宜城以虾稻产业、农家乐产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推动该市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

  据相关部门统计,宜城已发展虾稻共作基地3.6万亩,惠及5000多户农户,亩平增收2000多元。虾稻共作产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虾稻共作产业,实现增收致富。

  宜城小河镇作为全市镇级示范基地,今年将在原来500亩虾稻共作基地的基础上,再扩大1000亩。该镇巩固扩大小河明正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虾稻共作基地,在高康、曾洲、石灰、王旗营等村(农场)规划建设虾稻共作产业园,大力引进有经验、有技术、有实力、有样板、有市场、有品牌的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入驻,集中连片发展虾稻共作产业,实现以点带片扩面,发挥示范效益。

  如何加速推进虾稻共作产业的发展?该市去年出台了《宜城市推进“虾稻共作”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该项目列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有序向前推进。

  坚持规划先行。根据宜城自然资源条件,按照集成化技术、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建设、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科学制定符合实际的虾稻共作规划,以生态种养、技术推广、市场经营、品牌建设为重点,合理布局种养基地和加工、销售板块,制定生态观光规划。

  完善功能设施。依托耕地质量提升与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小龙虾繁育、虾稻种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饲料生产、精深加工、交易中心、冷链物流、生态农业、电子商务等项目,打造全产业链布局。

  开展招商引资。招引虾稻共作全产业链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全市虾稻共作产业发展,形成“育种—生产—流通—加工—餐饮”产业链条。

  注重示范引领。在水源充沛、水质良好、连片平整的低产稻田,发展虾稻共作。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经营体系,优化经营环境,鼓励大户先行先试,提高群众参与热情,建设“六统一”标准化种养基地,形成示范效应。

  打造农业品牌。围绕虾稻共作产业开展农业品牌打造,加大对“三品一标”和各类驰名商标奖励力度,打响“宜城虾香稻”“宜城米”“宜城大虾”三大品牌,使该市优势农产品走向全国,在同类产品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强化科技支撑。编制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的《虾稻共作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虾稻共作中稻绿色种植技术规程》,整合农(渔)业科技进村入户、科普示范、送科技下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科技培训服务资源,培养一批既能种稻又会养虾的新型复合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