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米长隧悄然穿越武陵山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通讯员 赵桂军 李煜
3月3日,在中铁十二局渝湘复线高速公路巴彭段14标项目彭水隧道施工现场,出渣车辆往来穿梭,395名工人规范有序作业,87名项目管理人员指导、服务于一线,隧道开挖、支护、二衬、附属等施工稳步推进。截至目前,该隧道安全掘进5.3公里。
作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全长11.135公里的彭水隧道,为渝湘复线高速公路第一长隧,双线分离,设计时速 80公里,土建总工期60个月,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渝东南区域交通格局。该隧道由中铁十二局独立施工。“彭水隧道集‘恶、大、高、特、脆、紧’六大特点,施工难度极大。”项目经理李兴春介绍。
彭水隧道自2020年5月25日全线首家开工,面对疫情防控形势,项目部制定应急预案,采取切实有效防控举措,顺利开局。过程中锁定打造“平安工地、品质工程、智慧高速、绿色公路”,争创国优的目标,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和资源配置,科学安排施工工序,以科技手段击破难题,创新工艺工装,强化现场监督,严控安全质量,落实标准化施工,施工质量安全可控。
“受地形限制,不足1公里的便道用时3个月才修通。”项目总工程师李宗治介绍,隧道洞口施工期间,设备进出、材料运输困难,工人们挂在近90度峭壁排危石,再修施工便道。隧道施工中,已安全平稳穿越岩溶洞穴14处,不良接触带2处。面对复杂地质和瓦斯,将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长、中、短等预报手段相结合,配合超前地质钻探,探明前方地质,做到有疑必探,无探不掘。同步实施瓦斯自动监测和工人监测,严格按瓦斯隧道进行安全管理,强通风、勤检测、超前探,保安全。设智慧工地指挥中心,实时监测施工实况,及时生成数据分析,发现隐患,强化协调,快速处置。设“党员监督岗”,发挥党员先锋队作用,过程监督施工质量,及时排查隐患,小问题现场解决,大问题集中讨论解决,确保施工质量。
“安全管理的重点在现场!”该项目安全总监景岗山介绍,项目部在隧道洞口处设安全讲评台,由项目副经理、技术员、安全员讲解相关安全内容,引导作业人员熟悉隐患应对方法,防患未然。安装门禁,对进出隧道人员进行人脸识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