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2019“世界机器人大赛共融机器人挑战赛”举办 25支队伍参加

  5月13日电 日前,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年度学术交流会暨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共融机器人挑战赛”(第一阶段比赛)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顺利举行,本次大会由基金委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以及北京科技大学共同承办。

  5月11日上午,基金委副主任陆建华院士、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常务副主任黎明研究员、信息科学部副主任张兆田研究员、工程科学二处赖一楠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杨学军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张拥军副院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张洪太院长、李明副院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周佐新部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乔红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邓宗全院士,德国汉堡科学院张建伟院士等相关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校学术同仁共四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

  陆建华副主任代表基金致辞,基金委积极落实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聚焦机器人领域的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重大战略需求,引领科研人员挑战“硬骨头”科学难题,人-机-环境共融的理念在国内外学术界得到关注和肯定。同时,希望在今后的评审和管理过程中,紧密结合科学基金新时代资助导向,抓基础、抓本质、抓重大。切实发挥科学基金支持源头创新的独特作用和基础性引领作用,推动共融机器人领域关键科学问题的协同研究,为实现我国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随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张洪太院长表示,希望能够协同创新、携手奋进,为我国机器人事业发展,为航天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丁汉院士在开幕式提出,机器人的未来在什么地方,未来挑战性很大,要关注新的技术和机器人应用,支撑我国机器人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太空是机器人应用的重要领域,是最典型的人-机-环境共融场景,后续要加强空间共融机器人的发展;开幕式最后,基金委工程科学二处赖一楠处长介绍了重大研究计划执行情况以及本次大会的具体安排。

  5月11日至12日上午,共融机器人重大研究计划20个重点支持项目负责人就项目进展、当前成果、后续计划进行了汇报,评审组针对各个项目的特点开展了深入交流,并就项目后续开展提出了建议。

  杨卫院士结合重点支持项目检查情况发言表示,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组要多交流、多碰撞,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加强学科融合,为我国机器人技术发展提供支撑。

  5月12日上午,2019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共融机器人挑战赛"(第一阶段比赛)正式开幕,重大研究计划专家组组长丁汉院士、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黎明常务副主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周佐新部长、基金委工程科学二处赖一楠处长、重大研究计划裁判组成员、特邀嘉宾及各参赛队参加了开幕式。

  首先,由黎明常务副主任致辞,黎明表示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非常重视基础和创新工作,特别是青年的创新发展,鼓励青年将想象和探索转化为应用成果,本次挑战赛就是青年展示创新能力的平台;随后,总体部周佐新部长致欢迎词,周部长对各参赛队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共融机器人技术对整个机器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体部在空间机器人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期待能与共融机器人重大项目组合作,更好的服务于机器人发展,同时表示总体部非常荣幸承办本次活动,将尽全力保障大赛的顺利开展;而后,丁汉院士表示机器人发展要加强前沿领域、探索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的成果转换,对总体部承办本次大会、大赛给予的精心筹备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宣布了本次挑战赛的仲裁组和裁判组成员;最后,裁判组和参赛代表分别宣誓。

  经过初评后的25支队伍参加了本次挑战赛,挑战赛分两组开展,各参赛队伍通过实物、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创意成果,充分展示了青年群体在机器人创意想法、创新应用的成果,本次挑战赛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交流,在比赛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5月12日下午,大会对2016年获批的22项培育项目和2017年获批的31项培育项目进行了交流检查。

  “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瞄准国际机器人研究前沿,围绕人-机-环境共融的机器人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面向智能制造、医疗康复、国防安全等领域对共融机器人的需求,开展共融机器人结构、感知与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为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提供源头创新思路与科学支撑。

  本次大会系统总结了共融机器人当前的研究进展,展示了共融机器人研究的丰硕成果,通过现场的交流和讨论,加深了大家对共融机器人的理解与认识,激发了对共融机器人的研究热情,对我国共融机器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