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越剧《红楼梦》《梁祝》相继在厦门沧江剧院演出

  据厦门晚报报道 昨天是农历二月初一,正月一结束,厦门的文艺演出市场就开始火起来了。记者了解到,流行于江浙一带的越剧、昆曲近期被安排进厦门多家剧院的排期。对于厦门人来说,“越剧入厦”会带来一种什么的现场观感?

  1958年,由上海越剧院创排的越剧《红楼梦》在上海首演。昨晚,这个版本的《红楼梦》在海沧沧江剧院演出,引发厦门戏迷热情“追剧”,哪怕是下着春雨、倒春寒的天气也挡不住他们的脚步。昨晚的上座率大约有七成,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数据。

  此版《红楼梦》的主演共4名,由袁派传人、国家一级演员、当代越剧表演艺术家方亚芬、俞景岚分别饰演上下半场林黛玉,尹派传人王清、郭茜云分别饰演上下半场贾宝玉。这一安排让戏迷很过瘾。

  作为一部戏曲舞台综合艺术的集大成之作,越剧《红楼梦》凝聚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方面的集体智慧和艺术才华,主创阵容都是上海越剧院的开山元老,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均是开疆拓土型的顶尖艺术家。

  据悉,上海越剧院今晚还将在沧江剧院上演《梁山伯与祝英台》。4月19日至21日,苏州昆剧院的《牡丹亭》将在厦门闽南大戏院上演。

  演出场次最多

  累计票房最多

  越剧《红楼梦》是迄今为止中国演出场次最多、累计票房最多的戏曲剧目之一。剧目创作于1957年,在1958年2月18日至3月31日的首期公演中,一下子就火了。不到一个半月,越剧《红楼梦》演出54场,观看人数达86343人次,之后席卷海内外。

  反响

  舞台精品让戏迷过足瘾,希望更多经典走进厦门

  厦门人、大学老师黄业峰喜欢舞台艺术,中国戏曲是他的爱好之一,尤其是越剧。他说,这次上海越剧院来厦门演出《红楼梦》,特别难得。去年,杭州越剧院也来厦门演出《红楼梦》,他觉得两场演出有很大的不同。

  黄业峰说,上海越剧院的《红楼梦》舞美和布景特别精美,道具也十分精致,服装和化妆达到很高的水平,的确是舞台精品。民乐编配的演绎很到位,配乐也有很大的提高,“宝黛有两组演员演出,观众欣赏到更多风采。尤其是越剧女王方亚芬的精彩亮相, 让戏迷朋友们过足了戏瘾”。

  实际上,方亚芬已经年过五旬,依然宝刀不老,优美的袁派唱腔把《红楼梦》剧情推向高潮。黄业峰说,在厦门,喜欢越剧的人有自己的微信群。在他的影响下,有些学生昨晚也来看。他希望将来有更多经典戏曲在厦门演出,最好能举办戏曲汇演,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为家乡戏曲骄傲,祖籍浙江的戏迷曾为主演写诗

  昨晚的演出现场还来了很多“新厦门人”,其中不少人的祖籍是江浙沪一带,对越剧并不陌生。

  祖籍浙江兰溪的董思含是福建省作协会员、中国云天文学社福建分社副社长,曾在地方文工团工作,现居厦门。她说,从小耳濡目染,喜欢越剧,看完方亚芬及团队的表演,更是为家乡的越剧感到骄傲。

  “艺术无界限,高雅的文化在哪里都能生根发芽。我很开心看到越剧能遍地开花,并且越来越繁茂。希望厦门有更多戏迷关注欣赏越剧,传承这份有意义的事业。”董思含说,10年前,她还曾写过一首诗歌《越剧》,献给方亚芬。

  揭秘

  越剧在闽有渊源:曾是“福建第二大剧种”

  《福建省越剧史》作者郑甸博士,也是昨晚的观众之一。她说,昨晚的观众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福建省内其他地方的。

  福建为何会有一群越剧爱好者?郑甸说,这与越剧在福建的发展历史有关。越剧在福建的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越剧戏班因谋生、躲避战乱等原因从浙江来到福建。后来,新中国成立,上海有不少工厂迁移到全国各地,其中就包括福建。当时厦门有上海迁来的木材厂,很多上海人来到厦门。相应的文艺团队也跟着来了,同时还新建了一批越剧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80年代,越剧团在福建的数量仅次于闽剧团,是“福建第二大剧种”。

  上世纪90年代后,越剧逐渐衰落,目前福建全省只剩下两个专业越剧团。厦门曾在1958年成立专业越剧团,即厦门市越剧团,但已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解散。厦门虽无专业越剧团,但有几个业余越剧组织在民间活动。其中的成员,很多昨晚都到现场观看演出。

  郑甸说,这些戏迷的年纪大部分都在六七十岁,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正是越剧在福建发展的鼎盛时期。越剧风格淡雅,服装漂亮,音乐动听,所以能跨地域为更多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