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从小被长辈寄予厚望,希望他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他突逢家中变故,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其间差点饿死、冻死、被人打死;他下定决心回家继续求学,三战高考圆了大学梦,后来成为一名初中老师;他任教六年后,决定和自己的初中学生一起,再次走进高考考场……

  如今的他,已出版了长篇小说《打工外传》和长篇青春励志小说《无高考,不青春》,并进入厦门一所高校任教,教授国学和写作两门课程。

  他就是董鸣鹤,安徽安庆潜山市人,今年47岁。对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和一名作家的他来说,“因为高考,他历经千辛万苦;因为高考,他浴火重生”。他说,他深深认同“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

  乐 天 的 他

  曾因学业而神经衰弱

  初见董鸣鹤,他因骨折有些行动不便。他说:“我这是在海边拍照时滑倒了。当时感觉没事,回来第三天打了个喷嚏,听到咔吱响,去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肋骨断了。”随后,他又乐呵呵地说:“因为打喷嚏肋骨断了,以后说给别人听都是一件趣事啊。”

  就是这样一个乐观、幽默的人,在之后的交谈中,他也毫不避讳地说出自己的过往:曾神经衰弱,被诊断为精神强迫症。

  董鸣鹤出生在安徽一个地道的农村家庭,从小被寄予厚望。他成绩优异,就读的高中是安徽省的重点中学。在读书这件事上,父母对董鸣鹤都非常严厉,毫不含糊。董鸣鹤回忆,有一次期中考试,他的成绩排名在年段第三名,却被父亲责怪“怎么没有考第一”。

  或许是自己的倔强个性使然,或许是父母的期望太重,董鸣鹤坦言,初中时,他已经有些神经衰弱了,苦苦熬到高二上学期,被医院诊断为精神强迫症。

  “一开始,我是不相信我有精神病的,但是周围人都这么说,后来连我的父母都这么认为,我也慢慢地开始觉得自己真的病了。”董鸣鹤说,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其实只是因为压力太大,加上青春期的躁动不安,导致自己无法发泄出来而深陷其中。

  和董鸣鹤的不幸一起到来的,还有父亲的大病。突如其来的大病,导致董鸣鹤家中负债累累。要么他辍学,要么妹妹辍学,成了他们一家惟二的选择。最终,董鸣鹤选择了辍学。

  之后,他去了天津,从学徒做起,再到油漆工、包工头……“当学徒的时候差点饿死,每天只有两小块方便面吃,当时又是长身体的时候。”因此,董鸣鹤清楚地记得,邻居送给他一张北方面饼,他分成了六块,每天吃一块,撑了六天。

  董鸣鹤坦率地告诉记者,因为有了这些经历,他所写的两部小说,主人公其实就是以自己为原型。其中,《打工外传》的真实性为百分之八九十。

  拼 搏 的 他

  哪怕辍学也不忘梦想

  董鸣鹤的另一本小说《无高考,不青春》,书中的主人公鸟二哥的境遇,百分之五十左右是他自己的真实经历。

  他说,虽然辍学了,可他仍没有放弃对儿时理想的坚持。他不止一次对工友说:“我要成为一位作家,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当时,大家都认为他是痴人说梦。

  可是,在还完债务、家里情况好转后,董鸣鹤真的回到了老家继续求学,直接跳级插班到高三应届班。1991年,他落榜了。复读再战,又是落榜。三战高考,董鸣鹤最终考上了芜湖市师范专科学校。这一年,董鸣鹤22岁。

  毕业后,董鸣鹤被分配到老家一所初中教书。这期间,他一直想考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可惜因学历太低,没法达成愿望。

  为了圆梦,任教六年后的董鸣鹤,决定再一次参加高考。“那一年的高考正好放开年龄限制,我也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和我同考场的还有我以前教过的初中学生呢。”董鸣鹤自豪地说。

  2004年,这一年,32岁的他到西南民族大学报到了。“同班同学比我小十几岁,他们喊我大哥。”董鸣鹤说,之后,他们就成了一辈子的兄弟姐妹。

  本科毕业后,董鸣鹤继续求学,考上了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研二那年,他在网站平台“榕树下”发表长篇签约小说《裸恋2012拆迁<西游记>》,上传至网络期间,月点击量超过百万;研三时,董鸣鹤开始着手写《打工外传》;2013年,《打工外传》与老舍的《骆驼祥子》、茅盾的《子夜》、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莫言的《莫言文集》等,一起入选“北京市新闻出版局60本优秀图书书单”。

  勤 奋 的 他

  实现梦想仍不忘初心

  2012年, 董鸣鹤开始创作《无高考,不青春》这本书,把他和高三同学一起面对高考与复读的双重压力,发奋图强,最终拥抱新生活的故事,写进书里。他说,他十分认同“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

  董鸣鹤感叹:“我和身边的很多人都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高考是很残酷的,复读的时候,班上还有一名复读了八年的同学。没有高考,我也不会发展得像现在一样好。”去年,《无高考,不青春》出版了。

  成为作家、成为大学老师,董鸣鹤终于在六七年前实现了梦想,可他依旧没有止步。 “写作已经不仅仅是我的责任与使命,更是我的命运了。”董鸣鹤说,写作对他来说,既是温暖,又是抵抗,温暖自己、温暖其他人,同时抵抗平庸的恶。

  去年6月,董鸣鹤从云南丽江来到了厦门。他说:“在成都待了六七年,在云南待了六七年,漂来漂去,选择想停下来了,想停在厦门。”这个决定,并不突然。他记得,2008年第一次来到厦门时,在厦门晃悠了半月之久,之后又来过很多次,很喜欢厦门。

  很快,董鸣鹤还有一本关于传统文化的散文集将出版。他说,他还要创作一本以大海为主题的摄影与文字集。来到厦门后,他差不多每天都会徒步至少一两万步,已经走过了厦门的许多地方。不过,董鸣鹤也表示,这本摄影与文字集不仅限于厦门的海,还会包括福建其他地方的海边风景。

  现在的董鸣鹤很开心,他说,他会乐此不疲地奔波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