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线条勾勒出一处处革命旧址的风貌,历时10年、行程上万公里,年逾七旬的王世泽老人,走遍陕西7市36个县,不畏艰难险阻,用线描方式,将一幅幅革命圣地美景,永恒留存记录于世。

自学两年党史 为创作做准备

自学两年党史 为创作做准备

  昨天,记者联系到了王世泽老人。老人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学画画,1965年在乾县师范学校正式学画。聊起10年来拿起画笔走遍陕北的故事,王老颇为感慨。他告诉记者,自己产生要将红色景区画下来的想法,起源于1982年,当年8月他前往陕北写生,共画了百余幅作品。返回后,渐渐产生了创作红色景区画的想法。2007年退休后,他搁置已久的想法再次萌生。

  “在陕北时,看到咱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老前辈生活过的旧址,为了让更多后辈了解和记住,我就想把它画下来。”有了想法后他立即行动,从退休那天起,王老一刻都未停歇,做了详细的计划和大量功课。2007年开始的两年里,他首先学习中共党史,将中共中央在陕北13年的每个地方、每条路线都研究清楚,为创作做准备。

  历时10年 走遍7市36县

  从2009年9月到2015年九十月间,王老走遍了榆林、延安、铜川等7个市,沿途收集资料并完成绘画。之后的4年,精益求精的他主要将画稿整理,将画错、画漏的重画、补充,使画作以中共中央在陕北革命斗争的历史作主线。4年间,他又在每幅画里写了注释,共计10万字的党史内容、传记。

  10年来,王老的写生创作之旅并不轻松,他走过36个县进行写生,曾遭遇到严寒、风雨、疾病、洪水……在横山县,一次写生时遇到暴雨,他浑身上下湿透,多亏画稿包装严密,才得以保存;他前后两次前往靖边县,先是遇到大雨道路堵塞,后从安塞出发,又不慎迷路,共计走了600多公里才完成画作;到南泥湾时,由于昼夜温差大,晚上冻得连笔都握不住;而在延安凉水湾,他又在浓雾中摸索一个多小时,才抵达目的地。

  “每幅画确实很不容易。”王老说,除了天气等因素,这些旧址复杂的自然环境,需要他快速判断出要画什么,并且要果断下笔。他曾接受朋友的意见,在写生地拍照后回去再画,却发现,由于相机焦点无法达到人眼观测的空间效果,导致无法作画。为了寻找更合适的视角,他常常要攀爬陡峭的悬崖、下到险峻的深坑……

  创作之路虽然艰辛,但他心中对党的那份热爱,却随着画作的创作越来越深,直到403幅作品全部完成。王老深情地说,“这些画是一份宝贵资料,我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