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襄阳 > 襄城区 >

襄城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把“特色农业”文章做出色

  襄城区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围绕“特色农业”做文章,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使襄麦冬、襄山药及其他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升级。

  如今,卧龙山药专业合作社投入1500多万元,引进山药休闲食品深加工生产线,生产“卧龙阿丑”牌山药脆片、山药挂面、鲜榨山药汁等系列旅游休闲食品,通过电商、实体店铺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襄麦冬专业合作社围绕麦冬这一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入研发、加工和包装,现已建成年烘干400吨麦冬的厂房设备,目前麦冬烘干设备运转正常,已加工麦冬100吨,并初步形成麦冬茶和麦冬酒等优势特色产品。

  邹涛:把山药当成“银条”种

  2007年7月1日,襄阳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襄阳市卧龙山药专业合作社成立。着眼于发展,该合作社理事长邹涛进行农村三产融合的实践与探索。他把山药产业链逐渐从简单生产延伸到深加工,带动周边10多个村的村民发展山药产业。

  2012年,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等12个国家部委局联合发布了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名录,襄城区卧龙山药专业合作社榜上有名。

  卧龙镇沿汉江数万亩沙滩地,属典型的油砂地,特别适合块茎类作物生长。近年来,卧龙镇沿江村组逐步淘汰常规作物,改种品质优良的特产“九斤黄”山药等经济作物,先后成立了专业技术协会和合作社。目前已发展社员1270多人,山药协会有会员1700多人,年种植面积1.7万亩,年产值4.5亿多元,带领2500多户乡亲走上致富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卧龙镇已成为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原产山药种植基地。

  7年前,邹涛请专家给卧龙山药产业园建设做详细规划。园内除了生产车间和厂房外,还建设山药旅游产品展示厅、汉江流域山药研究所、综合楼等。园区建成投产后,山药干、山药粉等一批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出。

  如今的山药小镇,以发展山药特色产业为基础,推行“家庭农场+社员工厂”创新模式,实现了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与旅游业、农业与教育以及农业与文化的高度融合,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曹帮杰:把麦冬种成“襄麦冬”

  襄麦冬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襄城区以襄江襄麦冬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与中国药科大学、湖北中医学院等院校开展校地合作,建立襄麦冬种植栽培及生产技术规范,对襄麦冬进行深加工,开发出“襄麦冬诸葛亮秘茶”,获武汉农博会“金奖农产品”称号,深受消费者欢迎。襄麦冬产业连续3年为欧庙镇群众实现年产值2000多万元,增收700多万元。

  欧庙镇麦冬又称襄麦冬,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该镇常年种植麦冬的面积为2万亩左右,年产6000多吨,曾占全国麦冬产量的60%以上,享有“中国麦冬之乡”的美誉。

  在欧庙镇,说起现代襄麦冬的种植,不得不提襄江襄麦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曹帮杰。老曹从事麦冬种植近30年,是个地地道道的“土专家”。2007年,他与老伴牵头成立了襄江襄麦冬专业合作社。11年来,合作社定期邀请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来为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并推行标准化种植,不仅提高了麦冬的产量,而且增强了竞争力。

  当年,曹帮杰充满信心,他心想:一定要让襄麦冬直接出口欧美,将麦冬产业做大。然而到2015年,当地的麦冬产值降至10亿元。

  眼下,老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争取到一些资金,拓展研发,花四五年时间,把襄麦冬打造成100亿元的大产业。

  莫锐:致力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

  欧庙镇土地、气候非常适宜中药材种植,为实现农村耕地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利用和管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范发展区域中药材种植业,湖北富明嘉通中药材销售有限公司(位于襄城区欧庙镇大营村)严格按照国家中药材GAP种植标准进行耕种和管理,投资3000万元在欧庙镇建设麦冬、野菊花等中药材种植、初加工基地,主要拓展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及中药材衍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据该公司总经理莫锐介绍,企业运营始终坚持“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制定生产规划,为药材种植农户提供种植、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服务,提高药材种植农户收益的同时,打响襄麦冬这一品牌。

  如今,该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结构,围绕中药材全产业链运作,重点打造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初加工、麦冬产品研发、配套武汉健民药材供应四大业务板块。

  2018年,公司计划为湖北健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供应50万公斤优质麦冬;与山东嘉泰饮片厂、河北灵草药业、四川修正药业等数十家药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