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襄阳 > 要闻 >

老河口市乡村振兴巧打特色牌

  “这要是放在两年前,根本不可想象。”12月16日中午,老河口市仙人渡镇李家染坊村党支部书记刘红看到村里熙来攘往的游客,不禁感叹道。

  李家染坊村与织染有着深厚的缘分,唐朝时曾大量种植棉花,纺织等相关手工业蓬勃兴起,一户李姓人家建起染坊,因质优重信远近闻名,村庄也因此得名。该村染坊鼎盛时,业务辐射周边20多公里。

  “改革开放后,随着机器大工业蓬勃兴起,李家染坊村的织染业渐渐衰落。”刘红说,村里百余户村民捡起锄头,依靠村里1000多亩耕地,过起普通的农耕生活。上世纪90年代,青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村容村貌无人整治,李家染坊村变得脏乱差。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时都忍不住感叹,归属感少了,乡愁不在了。

  2016年,两件事改变了李家染坊的“命运”:新316国道穿村而过,村子一跃成为老河口东南门户;入围全省美丽乡村试点,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跟着镇里的考察团学习后,刘红说:“我们有资源、有特色,发展乡村旅游有底气。”

  “这两年,我们抢抓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机遇,村集体和各级政府一起筹措资金近2000万元,翻新通村公路、改造农户住房等,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刘红介绍,“附近的生态环境很好,旁边还有马冲水库、安岗霸王坟、黄楝古树等资源,搞旅游有前景,政府也愿意投资。”

  依托各界力量,李家染坊村还建起汉江奇石馆、老爷车展览馆、书画文化馆、农耕艺术馆等景点及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外出人员纷纷返乡。今年初,在温州打工的易珊回乡投资百万元养殖鲈鱼;在西安经营汽修厂的李江波看准了家乡紧邻新316国道的优势,回乡建设汽车综合服务区;外地商人杨小康也来到李家染坊村,准备投资建花卉茶社。此外,村民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大伙的腰包越来越鼓。2017年,李家染坊村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未来3年有望突破百万元。

  留住传统根,守住文化魂,拓宽致富路……一个曾经无人问津的小村庄,如今变成特色旅游村,让村民感受到了发展的力量。

  像李家染坊村这样巧打特色牌的建设模式,已经在老河口市遍地开花。

  老河口市仙人渡镇仙鹤社区编排独具特色的“鹤舞”,袁冲乡郝岗村着力打造“丹渠文化”,张集镇罗湾村突出打造“知青文化”,薛集镇马岗村重点打造“渔文化”,洪山嘴镇洪山嘴村全力打造“梨桃文化”……近年来,老河口120个文化小康试点村已成立各类群众文化活动队伍150多支,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既弘扬了地方特色文化,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更带动了群众致富,使乡村振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