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襄阳 > 要闻 >

南漳县东巩镇双坪村:种好“脱贫菇” 奔上幸福路

  2月21日清晨,淅淅沥沥的春雨降临南漳县东巩镇双坪村。村口一处山脚下,100多亩白色大棚蔓延到村道边。双坪村党支部书记曾庆万告诉记者,大棚里的香菇是村民们的致富希望。

  双坪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资源匮乏、经济模式原始,这里的群众久久与富裕无缘。

  2015年年初,市委政法委驻双坪村扶贫工作队走进双坪村,点燃了该村2000多名村民的致富希望。

  4年来,村民们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依靠香菇种植一步步脱贫、致富,把产业做大做强。他们不仅摘掉了“穷帽子”,还把小香菇发展成了大产业,推向国内外市场。

  培植一个“龙头” 带活一个产业

  在东巩镇,香菇种植的历史悠久,但陈旧的农户零散发展模式使大部分的利润被外来商客赚走。农民们祖祖辈辈种香菇,却始终没有富起来。

  要依托现有产业条件实现脱贫,就必须先培植一个龙头产业,从而延伸产业链,打造更大的平台。

  市委政法委驻双坪村扶贫工作队进村后,经多番考察、走访,瞅准了村里的“香菇状元”王祖亮。

  亮全兄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由王祖亮、邓仕全创办,王祖亮是周边知名的种菇大户。扶贫工作队主动上门,为他解决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资金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以“入股+承包+分红”的“激励模式”带动村民发展香菇产业,提高该村的“造血”能力。

  2015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安排下,首批21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与亮全兄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联手经营。为扶持合作社发展,市委政法委从办公经费中挤出10万元、多方筹措70余万元,为这21家贫困户购买了香菇菌棒21万袋。

  合作社按照统一建设大棚、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以及分户管理、分户核算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代料香菇,并给予分红。

  2016年12月,首批贫困户共拿到分红2.1万余元。2017年年底,第二批31户贫困户又拿到分红5.6万余元。

  该合作社在帮扶双坪村85户贫困户的同时,还先后带动肖堰镇、武安镇等6个镇区贫困户发展代料香菇1亿袋,实现香菇收入7亿元,使得菇农增收1.5亿元。

  共享发展成果 贫困户摘“穷帽”

  合作社逐渐发展壮大,为贫困户们带来的“脱贫红利”也逐渐显现。据测算,在香菇一年半的生长周期内,每个贫困户的保守收入可达2.8万元以上,基本达到国家脱贫标准。

  村民余宏权是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村民之一。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在合作社的扶持下种了1万袋菌棒,年底分红利润在5000元左右,在合作社务工,每天能挣100元钱,一个月下来可以拿到2000多元钱,加上种田和养猪,一年下来收入近4万元。“跟出门打工比,加入合作社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而且收入比以前多得多!”余宏权开心地说。

  市委政法委驻双坪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秀涛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合作社的发展成果优先惠及贫困户,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全程服务和跟踪双方的合作。“村委会对农户的实际情况进行把关,确保贫困户优先被推荐加入合作社。村委会和扶贫工作队会指导和监督整个过程,确保贫困群众得到实惠。”

  2月21日上午,记者在该合作社扶贫车间看到,村民杨正翠和其他女工正在分拣香菇。“分拣香菇,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加上种植香菇,我和爱人一年能挣5万元钱。”杨正翠说,加入合作社前,她和爱人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

  除了扶贫车间的分拣生产线外,香菇种植大棚内还有农民负责种植、日常维护等工作。他们说,能在合作社上班拿工资,比外出打工更安心、更踏实。

  展望未来信心足 农旅结合奔小康

  在大家的努力下,亮全兄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种植总数达到67万袋、年产值在268万元以上。

  如今,在鄂西北香菇市场,“双坪香菇”已成为名牌产品。投资130多万元建设的香菇交易市场,不仅完善了双坪村的香菇产业链,更辐射带动周边县、市香菇交易,使香菇产品走出国门,进入东南亚市场。

  现在,全村85户贫困户中,有23户57人在合作社就业。2018年年底,双坪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34元,比前一年提高15.7%。如今,双坪村顺利完成脱贫任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穷帽子”摘掉了,双坪村人对未来又有了新的打算。2018年年初,双坪村被纳入湖北省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和全省乡村旅游暨旅游扶贫观测点村。

  曾庆万告诉记者,该村打算以此为契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双坪村丰富的旅游资源、初步形成的食用菌产业、便利的交通、靠近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春秋寨的优势,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李秀涛说:“相信到那时,双坪村将真正变成美丽的新农村、幸福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