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 >

西湖边1独栋别墅8804万成交 “徐青甫故居”再次易主

  8804万元!昨天,长生路32号不老里3号法拍房“徐青甫故居”再次易主。

  起拍价3179万,总计加价5625万。27人报名,近13万人次围观。竞拍经历460轮鏖战,因激烈争抢延迟1小时37分钟,而最后这一个半小时加价了3000多万。

  这幢独栋别墅,建筑面积为419.57平方米(另有未登记建筑面积约31.03平方米),市场评估价是4540.5万元。最终,竞拍价格折合单价约21万元每平方米,溢价率为177%。超过一周前江南里拍卖掉的那套16万元每平方米的单价。

  竞拍成功确认书显示,房子的下一任房东,姓邵。

  这幢西湖边百年老宅

  近年来先后做过饭店、会所

  这是长生路上有院子、唯一不临街的房子,颇有闹中取静的韵味。这样的地段,在杭州可以说已经“绝版”。

  房子共三层,坐北朝南,采光、视野都很不错。每层南、西向都有窗。别墅经过大面积翻新改造,内部精装修,装有中央空调和地暖,且很讲究地设置了每层独立电路。

  别墅建于上世纪20年代,已有近百年历史,曾是民国时期经济学家徐青甫的故居。徐青甫病逝后,其夫人和子女继续在这间房子里生活。

  上世纪80年代后,这幢别墅曾多次转手,先后做过饭店、会所。2011年,房子被温州一家公司买下。现因债务问题,这家公司将房子摆上了司法拍卖的“货架”。

  如果不是这套关注度极高的房子浮出水面,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关注到,半个世纪前,有位民国银行家徐青甫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相比民国众多文豪和画家广为传诵且始终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经济学家”似乎略显乏味。

  长生路32号的“徐青甫故居”前的铭牌上,记录了他一生担任过的长长一串职务:新中国成立前曾任浙江省财政、民政厅长,代理省主席等。协助建立浙江实业银行,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农业银行——浙江农业银行第一任行长。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浙江省政第一、二届委员会委员。

  1954年前后

  徐青甫花5000元买下这幢小楼

  倘若徐青甫在世,他大概也想不到,65年前,自己为了买建设公债,卖掉“真正的豪宅”,低价购入的西湖边这栋小楼,有一天居然因为“贵”上了众多媒体的头条。

  “1954年前后,爷爷卖掉了我家一幢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花园洋房,得了两万元,然后用其中的5000元,买下长生路一幢500多平方米的小洋房,供家人居住。”徐起政是徐青甫的小孙女,她与爷爷感情深厚,一直深受悉心教导,她在《徐青甫和他的〈经济革命救国论〉》一书中记录了这段回忆,“爷爷当时担任浙江省募集公债委员会主席,以自身的影响带动各界人士(特别是原工商业者)购买建设公债,于是自己卖房掏钱认购了两万多元。”

  她也是到晚年才理解爷爷的这个行为,“宁可家里房子住得小一点,生活条件差一点,也要倾尽全力支援建设”。

  那一年,徐起政11岁。在她记忆里,和爷爷一起住得最久的徐家老宅,其实是在延安路那一带,比西湖边这个楼要大好几倍,“三层别墅,也就是原浙江医科大学那栋14层高的主楼的原址。花园很大,楼上楼下几十间,还有书房和厢房”。

 

  今年76岁的徐起政常居香港,最近西湖边“徐青甫故居”拍卖的消息,她也关注到了。

  她透露,爷爷于1961年在杭州去世,住在长生路故居的时间,实际上不到7年,“当年我母亲把房子交给了小哥,十几年前小哥去美国就出让了这个房子。我曾经也想买下来,后来怕麻烦放弃了。如今想想可能是错了。”

  3年前,徐起政在浙大出版社出了《徐青甫和他的〈经济革命救国论〉》一书,把爷爷徐青甫最重要的著作翻译成了“白话文”。她说,想让世人知道,原来那个年代,我国已经有了这样的经济学家。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生春评价:“《经济革命救国论》是一部多年来被人忽略的著作,徐青甫则是一位长期被忽视的经济学家,虽是一部试图通过经济改革的办法来救国富国的改良主义的经济著作,但书中的不少论述,放到今天,仍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代银行家自学数理成才

  能用算盘做出解析几何和代数题

  徐青甫,清光绪五年生于浙江镇海枫林乡顾家桥(今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困,靠寡母和姐姐给人家做些针线活维持生计。3岁跟着母亲背井离乡,到杭州讨生活。只读了两年私塾,就因交不起学费,去读了义学。16岁那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他跑去安徽做幕僚。

  关于徐青甫的成长故事,还有一个传奇。

  戊戌变法前夕,新学兴起,一心爱读书的徐青甫在街头买了不少如《华氏笔谈》《梅氏九章》《中西算学大成》之类的书籍,完全靠自学来恶补数理知识。

  后来,他在杭州开办了私塾,给孩子上课赚钱贴补家用。就在此时,有日本人在杭州开设了日文学堂,想进这家学堂学习,每月要交两块银圆的学费。徐青甫也想去,但家中没钱,正好身边还有四个好友也想学,五人就商量“众筹”学日语。一人去学,回来再向其余四人转授。因为徐青甫年纪最小,记性又好,于是大家都推选他去学习。

  这样,小小年纪的徐青甫,每天上午去日文学堂学习日文,中午回家在私塾教学,傍晚再教朋友日文。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才能入睡。后来反而是朋友坚持不下去了,几个人先后解除了之前的约定。

  在日文学堂里,开头3个月学费共6元,四位朋友凑了4元,徐青甫个人勉强凑上2元。由于他季考始终名列第一,得以免费继续学到毕业。第二年冬天,徐青甫就去浙江武备学堂担任了日文翻译,然后陆续从助教升至教授,在那里一待就是7年。

  徐起政回忆,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研究生”,问爷爷,“爷爷笑说他就是‘研究生’啊,因为他是自学成才的数学教授。爷爷曾在浙江大学的前身———之江大学教数学,他告诉我,他能用中国的算盘做出解析几何和代数题”。

  传奇才子一生爱国

  身后藏书万册捐献浙图

  回望徐青甫一生,从基层科长一路官至省代理主席,从一个小小的出纳成长为知名银行家,充满传奇色彩。

  有人说他,做官从来都是被人推着上去,不是自己争取,也不为升官发财,“徐青甫先生真正是立志做大事者,‘做官’也是为了更好地去做‘大事’。这样的官员,真是古今难求”。

  他才智过人。只读了四年国学,就考上了清朝举人;业余自学日文,居然做上了日语翻译;他从未系统学过数学,街头买书自学成才,后来还成了银行家。民国时曾任浙江图书馆馆长的陈训慈谈到,徐青甫读书很用功,他新书、旧书都看,也看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他英文能看,日文也能看。他自信心很强,对问题有独立的见解。

  他两袖清风,一生清廉。曾在浙江省人民银行任职的沈光熊(曾为徐的下属)说过,当时省财政厅厅长是个肥缺,可徐不为自己捞钱,凡是不应私人所得的,都让会计算了全部上缴,这在当时的官员中是难能可贵的。徐青甫死后,还把家中的上万册藏书,悉数捐给了浙江省图书馆。

  小孙女徐起政感念最深的是爷爷一生爱国。当年她要去西北宁夏支边,家里人统统反对,只有徐老支持,对孙女说:“国的号召,年轻人不响应,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