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黄石市黄颡口镇的武汉-南昌双回1000千伏线路工程(鄂5标)SSN2095跨越塔施工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湖北送变电公司项目百余人员顶烈日战高温坚守在高空、地面等不同作业面,依靠科技手段和精细化管控模式助力工程建设平稳推进。
科技引领精细监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杆塔吊装中要预防机械伤人,高处作业时做好安全防护。”早上五点天亮后,站班会上,该公司项目工作负责人刘登成来到跨越塔施工场进行工作布置。当天他们要完成第19段塔材吊装。随后,刘登成抽查现场39名施工员当日工作任务及安全风险辨识情况。
该工程是世界上第一条混压四回跨越长江特高压输电线路,也是武汉南昌双回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的关键节点。工程南岸跨越塔全高325米,比埃菲尔铁塔还高1米,总重量为3711.14吨,该塔占地半个足球场大。杆塔组立正值酷暑时节,现场最高温度可达39℃,当前塔高已达229.5米。
高温考验、高度增加风险剧增,如何保证现场安全?“借助科技手段实行精细化管控,结合气温情况错峰开展施工”施工项目部经理张凯介绍,在国网湖北电力公司指导下,项目部建立武南大跨越工程数字化管控系统,通过数字化设备及手段,把好现场作业安全关口;每天开工伊始就通过一问一答形式让工人熟知当天施工风险点,项目部从施工场和后台监管两方面着手强化作业风险把控,施工场划区管理,责任到人;数字化管控系统整合工程总览、进度管理、告警信息等12个模块,对工程进行全方位数字化管控。
此次武南大跨越工程是湖北首次采用T2T800型抱杆组立,最大吊重达20吨。施工场组建了抱杆组立集中控制室,控制室内,一体化操作台前方安放了两块大屏和八块小屏,构建成大跨越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操作人员实时监测抱杆各结构运转情况,精准观测抱杆起吊状态。
“AB钩慢慢下落”“A钩、B钩慢速起钩”,7时08分,控制室内,操作员杜嘉恒双眼紧盯显示屏中起吊速度和吊物重量,并通过对讲机与地面人员沟通。 随着摄像头精准定位地面19段主材,跨江塔主材开始吊装。经过操控员起钩、提升及摄像头自动跟踪,塔材被稳稳地吊起、上升。
坐着电梯去立塔
在施工场,杆塔A腿侧安装了一个黄白相间的长方体轿厢,“这是登塔用的神器—电梯”项目安全员叶添添介绍,该电梯共设置9层停机平台,最高可将工人输送至284.5米高空,在同等高度塔组塔施工中,作业人员如从地面攀爬至两百余米高空需40多分钟,使用电梯登塔仅需10分钟,既缩短登塔时间节省作业人员体能又降低了安全风险。
当天,唐家明、那永发、石娟先等负责第19段A腿主材组立的工人系好安全带,携带工器具缓缓走进电梯内,升空开展作业。
“一会在塔上大家感觉累了可以到电梯厢里休息下。”唐家明望着身旁的几位工友说道。说话间,电梯到达停靠平台,他们迅速检查各自安全防护用品,打好延长绳,挂好防坠器,朝着作业点移动。
“AB钩停,回转向左”上午8时12分,高空指挥唐家明朝着对讲机喊道。“AB小车往内”“AB小车停”,待抱杆回转到塔腿位置时,唐家明接着指挥。至此,塔材吊装即将进入就位阶段。“大臂再左转一点……停停停!”“A钩落一点……停!”一连串的指令从唐家明的对讲机中发出,经过塔上人员与抱杆操作人员的紧密配合,8时31分,A腿主材顺利就位。
针对超高杆塔组立,高空作业人员面临一定劳动强度和心理压力等问题,该公司项目部搭建了以智能手环、智能安全帽等物联网设备为基础的“人员状态”模块。通过穿戴智能设备,时刻监测施工人员体征状态、作业位置等信息,实现作业现场全景感知、违章行为自动告警,保证安全施工在线监管、风险处置有效及时。
工程投产后,将进一步提高华中区域电网稳定性,加强华中电网各省间电力交换能力,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