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83项浦东非遗有了“新家”(主题)

文汇报记者 唐玮婕

昨天是我国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83项浦东非遗有了“新家”。历时一年精心筹备、设计、布置,位于浦东新区群艺馆内的非遗体验馆揭开大幕,全区83个非遗项目的介绍展示和体验互动在此集中呈现,将成为浦东承续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浦东非遗故事、发展社会美育实践的高品质平台。

这座实物与微缩模型相结合、运用多种现代化展陈方式布展的全新非遗体验馆以“非遗源于生活、流传于生活”为设计思路,探索为非遗找到“流量密码”,体现非遗“活态化传承、沉浸式展演”的特色亮点。

第一展区展示的是古船模型五桅沙船的微缩样本,参观者沉浸在蓝色光影之中,仿佛穿越千年,看到当年的航运胜景,从中感受浦东的古船模型制作技艺。“舌尖上的非遗”人气颇高,场馆内可以看到一个酱油缸造型的互动装置,呈现钱万隆酱油酿造的全过程,共有12道工序。参观者还可以参与互动问答,了解酱油制作过程和技艺。再往前走就是以六灶古戏台为设计蓝本的微缩戏台——“照檐台”,运用全息影像结合动态舞美,生动演绎锣鼓书、浦东宣卷等曲艺戏剧表演。

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锣鼓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浦东非遗的“001”号以来,全区非遗保护工作积微成著、走向系统化。浦东现有83个项目列入国家、上海市和浦东新区各级保护名录体系,其中8项列入国家级名录,35项列入上海市级名录,40项列入浦东新区级名录;共有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73名。近年来,浦东新区全面落实和开展“非遗在社区”“非遗在学校”传承传播工作,36个街镇全覆盖,惠及同济大学、北蔡中学、建平实验小学等50余所学校,陆行中学南校、三林中学是市级示范点位。而非遗的传承传播空间也在不断延伸,人气商圈、地标楼宇都成了非遗展示体验的打卡地。

随着浦东非遗体验馆的开馆,“今潮非遗 精致生活”2023年浦东新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同步开启,非遗文化集市、“绣外慧中——上海绒绣环球旅行记”上海绒绣艺术大展(中华艺术宫)、“大艺非凡 理想之城”云南大理非遗展等一系列精彩活动也陆续上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