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范文 第1篇

教学后记的内容,来源途径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自我回溯、反思作出分析


(资料图片)

执教者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情况,能力及成败的感受,体验最敏感,最真切,最深刻,每次教学都会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要求我们每次课后,都有必要坐下来仔细地追忆,体会和分析,这是我们教学后记内容来源的主要途径。

2.广泛收集意见,加以分析整理

指导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对象、教学实际又非常了解,他们最容易发现问题。他们的意见具体,针对性、指导性强,会给我们很多启发,使我们获得教益。同事同学看问题也比较客观、实际,容易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来评价分析同伴的教学,这会更亲切,更易消化吸收。所以他们的意见是我们教学后记内容来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广泛吸取,认真分析整理总结。

3.从各方面吸收教学对象的反馈信息,记录分析

课堂教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效果最能说明教学是成功,还是失败。因此,学生的反馈信息,也是我们教学后记内容来源的重要途径。因而,我们要全面地收集反馈信息。我们可以找学生个别谈话或座谈会,问答调查,统计分析;也可以检查学生的作业练习,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情况,以此对课堂教学评价;也可向家长了解,同家访结合进行,既可增加丰富家访的内容,又能更广泛地吸收反馈信息,然后再结合上述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判断和评价,写出教学后记。

按:我常说,每个人的硕士毕业论文,对于别人而言,或许唯一能够看得懂的,只有“后记”(“致谢语”、“谢词”)。或许是我生命中最后一篇的毕业论文,正文再糟糕,至少也得珍惜写这篇后记的机会,以表达心中感恩。至于无法在短短后记中提名感谢的朋友,请谅解。谢谢神所赐给我的、每一位来到我生命中的你。

民国之时,针对当时的治学之人中间出现的“新旧之争”、“中西之争”以及“有用之学与无用之学之争”,王国维先生在《序》之中开宗明义,正告天下:学无新旧、无中西、无有用无用。其中尤其第三点,即关于“凡学皆无用也,皆有用也”的论辩,暗引先秦庄子“无用之用”之譬喻,一直激励着我坚持研读或许在他人看来毫无“用处”之虚学:

“夫天下之事物,非由全不足以知曲,非致曲不足以知全,虽一物之解释,一事之决断,非深知宇宙人生之真相者,不能为也。而欲知宇宙人生者,虽宇宙之一现象,历史上之一事实,亦未始无所贡献。故深湛幽眇之思,学者有所不避焉;迂远繁琐之讥,学者有所不辞焉。事物无大小,无远近,苟思之得其真,纪之得其实,极其会归,皆有裨于人类生存之福祉。己不竟其绪,他人当能竟之;今不获其用,后世当能用之。”

当今之世与民国之时,在此方面,相差不远。这个世代,凡写一文,均须被质疑“有何意义”,而这“意义”又常被化约等同为所谓“实践意义”,即该文对当下中国的现实有何可资借鉴之处。若以此为判准,本文的研究主题在时间上既非当下、在空间上亦非民族国家意涵上的中国,更与当下中国的法律实践格格不入,那么本文实找不到一点“有用之用”。到头来恐怕读者只能认定是“满纸荒唐言”。

好在至少在我自己看来,吧城公堂的立誓解纷所关涉的真实和虚谎、正义与神圣以及笃信与怀疑,与从古至今、自西徂东的未变之人性密切相关,故而能透露些许“宇宙人生之真相”。因此我斗胆不避“迂远繁琐之讥”,下笔万言,尽己所能,切盼哪怕今日“不获其用”,“后世当能用之”;如此,或“有裨于人类生存之福祉”,亦未可知。这般自我安慰后,本文似乎如王国维先生所言,便找到一点“无用之用”。这样就不枉费了纸和墨,以及写作中的“一把辛酸泪”。

硕士生三年至今,也更能感受何谓诗人所言的“以恩典为年岁的冠冕”。许多师友和亲人在我的生命之中,成为一份又一份美好的祝福。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硕士生导师周赟副教授。他在我眼中是一位“温而厉,威而不猛”的老师。从本科三年级相识起,他就通过邮件在学术上勉励我,并常提供适切的指导。在我本科四年级时,一次家有变故,周师知悉后,在我旁听他的硕士生课程的.课后来到我身边,告诉我若有什么需要之处,请务必告诉他;在苦难中,得到师长的安慰,心中分外温暖。到硕士生阶段,周师虽工作繁忙,却仍在我努力不足时委婉批评,在我稍有些微学术成果时鼓励支持。在2010年的秋天,周师亦为我们争取了前往广西桂林参加第六届全国民间法年会的机会。毕业在即,周师亦时时关注我的动向,为我撰写博士申请的英文推荐书,并就高校谋职的可能性提供建议。我深知这一切,都是在学术上不够争气的我所不配得的。再次向您说声谢谢,亲爱的周老师。

在厦门大学法学院求学七年期间,我还遇到了诸多为我传道、授业和解惑的老师。2005年初入大学,对法学还懵懂无知之时,陈动老师带我进入法理学的世界。因此,从本科一年级开始,我就爱上了这门学科,以至于到本科二年级,竟然又和2006级本科的学弟学妹一起再听陈师的法理学课程。谢谢您,亲爱的陈老师。尽管驽钝的学生或许不记得您上课的细节(印象最深刻反而只有诸如“人民宪法”之类的掌故,现在想起还感到快乐而温馨),但却是您让我在漳州校区的时候,就感受到法理学的学术魅力,而这种感觉,持续至今。

时光如白驹过兮,此刻站在即将毕业的节点上,回首往昔,奋斗和辛劳成为丝丝的记忆,甜美与欢笑也都尘埃落定。而在感慨获益匪浅的同时,更多的是满心感恩。一直觉得自己无比幸运,因为在这条成长之路上我并非孤军奋战,可爱的老师、同学、家人始终与我并肩同行,在我迷茫懈怠之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当敲下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句点,对他们的感谢溢于言表。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XXX老师对论文以及大学期间的学习成长所倾注的点滴心血。论文选题阶段,导师十分尊重我们的研究兴趣并结合其丰富的专业经验给予恰当有效的指导;初稿写作过程中,我但凡遇到疑虑和不解总是第一时间向导师求帮助,专业上孜孜不倦的点拨以及轻风细雨般的鼓励无疑是该篇论文得以延续至完成的精神动力;而论文修改阶段,洋洋洒洒数万字的文章,老师不厌其烦,逐字逐句地阅读和修改。亦师亦友,梁飞媛老师喜欢与我们交流畅谈,毫无保留地分享其意见及宝贵经验,时常为生活中的我们指引方向。虽历时未及三载光阴,其却赋予了我受益无穷之道,不仅授我以专业技能和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从其身上我领会了做学术的应有之义以及乐观豁达的处世原则。

此外,也要感谢大学期间的各位授课老师。各位老师不仅于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答疑解惑而且注重培养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外学习,从各个方面给予方向性的指导。由此,激发我不断探索和学习的热情,在拓宽知识面和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思考能力及写作能力。

再者,感谢XX会计XX班的同学们,正因为有了你们的相伴,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才能焕发出充实快乐的绚烂光芒。尤其感谢XX、XX、XX、XX、XX同学,困境中的携手共进必然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当我论文写作遇到问题时,你们总会传递给我温暖的鼓励以及热心的建议;当我克服重重阻碍取得些许成果时,你们总是送来真诚而喜悦的目光。朝夕相处,同舟共济中我们“友谊的小船”将愈加稳固。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他们的关爱和鼓励见证了我的蜕变和成长,我深知他们的信任和疼惜是促使我不断努力和进步的精神支柱。

迈出校园踏入社会,结束学生生涯的同时也开启新的征程。怀揣着一颗感恩之心,将大学期间的收获与成长作为今后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过程中的宝藏,向着心中那份美好不懈前进!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雪已过,冬至将临。今天,冬月十一,我们这些师氏后代和至爱亲朋,不畏路途遥远,抛开手中工作,携带妻儿老小,从四面八方齐聚联盟吴家,焚香祈祷,祭拜列祖列宗,再次隆重举办家族聚会活动。在此,我代表第十一届祭祖活动筹备组向前来参加这次盛会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家族活动的关心与支持!

师氏家族祭祖活动自20xx年举办以来,今年已是第十一届。参与此项活动的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上升到几百人,募集到的资金从最初的几百元到如今的上万元,活动规模一年比一年大,活动的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每年的家族聚会活动在家族和社会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活动既弘扬了家族美德,又传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既凝聚了师家人的力量,又构建了家族的和谐;既营造了师家人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又激发了我们师家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光宗耀祖、振兴家族,奋发图强、永不言败已成为师氏家族的真实写照。正因如此,师家人已受到别人的羡慕与尊重,师氏家族已在本地享有崇高的威望与认可!我们应当珍惜今天聚会与相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最后,愿祖上英灵永远保佑师氏家族蓬勃发展,永远辉煌!保佑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编后记范文 第2篇

修订再版的书,应有再版前言,说明本书初版以来的一些情况,新版书有哪些内容作了补充或修改,以及修订的原因等。 序言分为自序和他序两种情况。

建议你还是自己网上查下著名作家的杰作,只要灵感来了就不会受到这样的小问题烦恼了。 后记 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的文字。

多用以说明写作经过,或评价内容等,又称跋或书后。唐代韩愈作《科斗书后记》便有后记之称。

古人多用书某书或某文后这一题名,如宋代欧阳修即有《书梅圣俞稿后》,曾巩有《书魏郑公传后》,王安石有《书李文公集后》,都以书后为题。偶或用读某书或某文后题这一名称,如唐代柳宗元《读韩愈所著毛颖传后题》,便名之读后题。

后世所谓题跋,都是后记。后记实际是列在书后的序文(见序),但与序文稍有不同。

其差异之处在于后记或跋,篇幅往往小于序,在内容方面往往不需如序说得那么全面,体制规模也都小于序文。

编后记范文 第3篇

看着即将完成的论文,感慨颇多??

二十二前初中毕业,为了跳出“农门”而带着遗憾选择了读中专。之后,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一直走着求学之路,先是读本专业的专科、然后是本科,再是跨专业的心理学硕士,这其中充满了酸、甜、苦、辣??

当然,这一路走来,离不开众多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首先是我的恩师先生,先生对于我的请教,有求必应,使我收获甚丰深深感谢先生对我的诸多教诲和宽容。此篇论文更是凝聚了先生的智慧和心血,从选题、构思、数据处理到论文的修改等都离不开他的指点感谢他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太多感激无以言表,藏记于心。

其次,在教科所这个人才济济,充满学术氛围的集体中,有幸得到张大均老师、郭成老师、徐中仁老师、江琦老师、廖其发老师、余林老师、胡熔老师、唐云富老师、陈昌友老师等众多老师的诸多的帮助和热心的指导,促使我自觉追求进步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再次,就是同门的师姐李雪梅,师兄陈江波,师妹李田伟、徐迎利‘尹红霞等,从数据的处理到论文的修改,他们都一直给予了我最耐心的指点和最无私的帮助,我的论文离不开他们对我的关心。我要特别地感谢他们。当然,还有那些协助我测试的各医院的领导和所有参与测试的护士,没有他们的参与和合作,我的论文难以很好地完成。我要真诚地感谢他们。

编后记范文 第4篇

在一片渺无边际,干燥无比的大沙漠中,艰难地行走着两位饥渴难忍,汗流浃背的旅行者。

他们迷了路,已经在沙漠中行走了三天,旅行包中的水粮已所剩无几。正在他们一筹莫展,快要绝望之际,忽然远看到远处有个叉路口,路口前立着一牌子。

他们快步走到牌子前。牌上有字,写着:左←天堂 右→地狱。

他俩沉思良久,不约而同地说道:“先去地狱看看吧!” 走了不一会儿,便来到地狱大门前。大门金光闪闪,里面一派繁荣:花天酒地,又是干杯,又是跳舞,到处金碧辉煌,完全不是人们想象中的样子。

但他们还是决定到天堂看看再说。走了几分钟便到天堂之门前了。

天堂之门十分简陋,里面沧沧凉凉,只有极少的人一手拿工具,一手拿零件忙碌地做着机器。这时,一位旅行者对另一个人说:“这地方哪儿是天堂?傻瓜才呆在这儿,我要去地狱!”而另一个人却说:“这地方很能磨炼人的意志,我去!兄弟,咱们只得分别了啊!”于是,便毅然走进天堂之门。

另一个想:他可真傻,怎么会到这鬼地方!便返回地狱。在地狱生活的旅行者整天高枕无忧,只知贪杯享乐;而在天堂的旅行者则与其他人一起顶着烈日的炙烤,辛辛苦苦地干活共建家园。

一晃几年过去了,地狱的人们因为每天都毫无顾忌大把大把地用着金银,一点都不懂得顾惜,使地狱变得越来越穷;而天堂呢,则因为人们辛勤劳动,变得美丽壮观,一片繁荣。但人们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从不浪费,所以自己也越发富裕。

这时,伟大的上帝出现了,他化于天堂与地狱之间,说道:“现在你们明白了吧,幸福是劳动创造的,也是劳动者才能得到的!天堂虽看似‘贫穷’,但这种‘贫穷’是一种动力,它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成功;而地狱虽看似‘幸福’,可这种‘幸福’能让人颓废潦倒!” 请选择一个或多个角度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