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张嫱 通讯员滕帅)前不久,全球首个海水提锂工厂建设项目在青岛落地,标志着海水提锂从工程化验证转向产业化新阶段,建成后将有助于缓解我国锂资源严重依赖进口问题,逐步推动锂资源自主可控。

据了解,海水中储有2300亿吨锂资源,可广泛应用于电池、陶瓷、玻璃、润滑剂、制冷液、核工业以及光电等行业。作为最大的锂消费国,我国受可开采资源少、可开采地区无工业用电、开发过程固废处理成本高等因素影响,锂资源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锂资源供给存在巨大缺口。

作为全球首个海水提锂项目,早在2021年5月,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就积极开展海水淡化浓盐水综合利用,与礼思(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于2021年12月在青岛水务集团百发海水淡化厂启动浓盐水提锂中试试验,开展了一年的海水提锂工程化验证,其海水通过量达20万吨,打磨出一款在海水中能够应用的高选择性、高通量的提锂材料,定型了一款适合大规模海水提锂的工业化装置。700多组实验数据表明,产品满足了下游客户的质量要求,并完全达到环保标准,同步进行的极低锂含量的原海水提锂实验,其吸附效率完全达到设计的工业化要求。

“海水中锂离子浓度极低,仅是澳大利亚锂辉石锂浓度的十万分之一,提取难度极大。”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礼思科技首席科学家汤卫平介绍,“这一项目的工艺和技术应用开创了规模化海水提锂的先河,也为大规模、高效、环保的盐湖等场景提锂以及城市污水提锂提供了新的技术线路图。”目前,海水提锂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设与商业合作方案,预计12月底正式投产运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