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版面截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引领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大发展的桥梁,通过专业化、市场化服务将农业生产各环节有机串联,助力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
近年来,来宾市积极落实《广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为抓手,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来宾市通过构建农户、农业企业、村集体经济与服务组织四方共赢机制,不仅探索建立覆盖生产到销售全链条的“合同农业”;还大力推广“土地托管”模式,让农民在保留土地经营权的同时,让更专业的人来种地。
三台植保无人机,在武宣县稻田上空精准喷施肥料一幕。向国华 摄
兴宾区迁江镇连片甘蔗地里,甘蔗收割机正在进行收割作业。韦潇庭 摄
截至目前,来宾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1326家,较去年新增72家,有力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6%,预计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实际增长5%以上。
四方共赢的新账本
九月的桂中大地,暑热未消。记者驱车驶入兴宾区凤凰镇牛角村。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万亩糖料蔗基地,只见蔗秆挺拔粗壮,普遍高两米以上,叶片层层叠叠,在风中沙沙作响。
蔗田深处,蔗农霍佳丽正悠哉地穿行在田垄间。“往年这时候,最怕的就是蚜虫和梢腐病。钻到蔗林里干活,又闷又痒,一身是汗。”霍佳丽一脸轻松地说,“现在,播种收割都有机械,水肥也是自动滴灌,我偶尔来看看就行了。”
这片充满生机的蔗海,正是兴宾区造福甘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心打造的“服务田”。合作社理事长余云开刚从水肥一体化系统控制机房出来,他指着一旁天线模样的设备说:“现在甘蔗处于糖分积累关键期,我们靠5G和传感器监测墒情,科学调控水肥,保后期不脱肥、糖分高。”
谈起所提供的服务,余云开算了四笔账:“先说蔗农,加入统一服务后,规模化采购农资、机械化植保、水肥精准调控,成本降了一大块;通过科学管理,平均亩产预计可突破8吨,糖度也高。降本加增产,每亩地能给蔗农增收超800元。”
余云开顿了顿,接着说:“糖厂拿到的原料品质好、数量足,保障了稳定生产;村集体经济通过参与服务可获分成;我们服务组织靠专业服务也有盈利。”
“这种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核心、链接各方的模式,犹如农管家,助力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来宾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专业化服务提高了效率,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和生产原料供给,又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收入,实现多方共赢。”
合同农业从田头管到餐桌
四方共赢,为可持续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如何让农产品质优量足且顺畅入市?来宾市以“订单驱动、全程管控”的合同农业,给出“怎样种地”的解题思路。
在象州县妙皇乡“高丰米业”的500亩优质稻基地,金浪翻滚,稻谷飘香。基地负责人黎飞燕从田里取样了几株稻穗,正与象州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员陆冰梅一起查看谷粒的饱满度。
“再过20多天就能收了。你看,这颗粒多实在。”黎飞燕信心满满地说,基地涉及200余户农户,均与高丰米业签订协议,公司提供从种子、肥料到收购的一条龙服务,还派技术员指导管护,农户只需按标准管地,销售无需操心。
这份让粮农吃下定心丸的协议,正是来宾市大力推广的“合同农业”模式。它像一根坚固的链条,将分散的农业生产与市场连接起来。
产前,优质稻种和专用配方肥保障“优生优育”。产中,社会化服务同样功不可没。
记者来到武宣县武宣镇博盛生产基地,数百米开外,无人机螺旋桨的轰鸣声已清晰可闻。博盛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武启惠指挥着三台植保无人机,在连片的稻田上空精准喷施叶面肥,所到之处稻叶随风摇曳。
“我们刚承接了基地里1.2万亩水稻的统防统治任务。这活儿靠人工起码要上百人。”武启惠望着天上的大家伙,“现在几个人几天就可完成。”
飞手正操作无人机,在稻田上空精准喷施肥料一幕。向国华 摄
这一幕,仅是来宾市众多以机械化、智能化服务推进产中统防统治规模化应用的案例之一。而链条的末端,则延伸到了更远的市场。在来宾市供销社仓储物流中心,工人们忙碌着为一批即将发往粤港澳大湾区的“象州大米”粘贴含溯源二维码的标签。
“我们从田头开始控制品质、统一品牌包装、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供销社业务科负责人介绍,“这相当于给农产品穿上‘靓衣裳’,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
土地托管开启新模式
当科技赋能农业,当专业力量深度介入,一种土地托管新模式正悄然成型,“谁来种地”的答案似乎暗藏其中。
在合山市岭南镇“千亩智慧蔗田”项目基地,几乎看不到弯腰劳作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钢铁巨兽”和智能设备。
一台安装着北斗导航系统的甘蔗种植机,正沿着设定好的路线自动行驶,开沟、布种、施肥、覆土等工序一次性完成,播行笔直如尺。地头,一根根智能传感器深扎土中,实时监测着土壤墒情、肥力数据。
“这片地涉及200多户农户,以前地块零散,效益低。”合山市供销社负责人白志华站在地头说,“现在我们通过‘土地托管’模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宜机化改造,统一规划、生产标准及经营管理。农户可以选择全程托管当甩手掌柜,或按需选择关键环节托管。”
合山市北泗镇屯山村甘蔗砍收现场。蓝恩华 摄
合山市的糖料蔗分步式机收作业方式,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甘蔗砍收效率。蓝恩华 摄
正在检修设备的合作社农机手樊炳福师傅告诉记者,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效率惊人:“一台大型收割机,一天能收80吨甘蔗,顶得上上百个劳动力。”
这种“我种地,你收钱”的模式,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更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村民刘彩燕将8亩地全程托管后,在城区的数据线厂上班。“地还是我们的,年底就按合同拿钱,平时上班挣工资,两份收入更踏实。”
来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覃焕发表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有效路径。“它为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难题提供了方案。通过全程社会化服务,我们把先进的品种、技术、装备和组织形式导入农业生产,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让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