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阻击战

在医院里,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正在抗疫一线与病毒作斗争。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探访。这里是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市级定点收治医院,院内已经收治了部分确诊患者,包括部分危重症患者,以及部分正在密切观察中的疑似病例。地坛医院党委书记陈航介绍,在疫情面前,医院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医护人员就是疫情防控的特种兵,每一个人都冲锋在前。在这里,不断涌现出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暖心故事。

护士自掏腰包

为9个月小患者买婴儿食物

目前北京市确诊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是一名9月大的女婴,正收治于地坛医院。这么小的婴儿如何照护?医院护理部主任张志云介绍,这名女婴及母亲都确诊为阳性,母女两人住同一房间隔离,这样方便母亲照顾孩子,母亲没有发热症状,医护人员正时刻关注孩子的病情,给孩子及时的治疗。最让张志云感动的,是医护人员们给病人及其孩子所带去的人文关怀。

张志云说,医院里好多女护士都是当妈妈的,对于这个婴儿,本能地就会给予更多的关爱。张志云提到了一个细节,“不同于住在家里,孩子日常所用的物品有时候会缺乏,于是,护士长王颖就自掏腰包,下了班得空就去专门购买婴儿食用的果泥、小饼干、香蕉等食物,帮助孩子加强营养、早日康复。”

“昨天下午五点多,医院来了一家三口,一对夫妻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夫妻俩被列为疑似病人。”所幸孩子暂时没有被感染。张志云介绍,他们老家是武汉的,在北京也没有人能帮他们照看孩子,医院就赶紧想办法,调整人员。得知这个情况,护士张小炅和贾仕雪马上就答应,放弃下班回家陪自己的孩子,留在医院帮助照顾这名小男孩,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玩耍。

作为妈妈的女护士感同身受,知道被隔离的妈妈会担心孩子,护士长还特地加了家长的微信,隔着房门玻璃帮孩子跟妈妈视频,让妈妈放心,也给这一家子加油鼓劲。

张志云说,当天凌晨又来了一对小姐妹,姐姐5岁,妹妹3岁,孩子的父母已经被隔离。两个孩子属于密切接触者,均已在地坛医院相应的病区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妥善安置。

目前,地坛医院本部共有500多名护士。疫情出现后,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好多人给张志云发微信,要申请去一线。“我也被他们的故事深深地感动着,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担当的队伍。”

10天没回家

不放过任何可疑病例

自从腊月二十九到现在,地坛医院感染病急诊科主任王凌航整整10天没回家,最长的连续睡眠时间只有4到5个小时。疫情刚开始那几天,他接电话的时间不分白天黑夜。

感染病急诊科医护人员的高强度劳动已经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秋冬的流感季,到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护人员马不停蹄。王凌航说,新冠肺炎的出现不代表原来疾病负担的消失,比如重度流感病人等,同样需要得到医疗关怀和救治。我们要保证原来的重症病人得到妥善救治,同时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疑似的病人。

除了正常的工作,王凌航每天都要抽空阅读文献,把最近一段时间发表的文献都进行梳理研究,把最新的防控要求给大家做细致的讲解,每日帮助医护人员更新对疾病的认知。

王凌航提到,在疫情早期,对疾病认知还没有现在这么充分,医生如果不能灵活掌握每一个病例判定标准的话,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风声鹤唳,会出现大量疑似病人被收住,超出医院负荷。还有一种情况是卡得特别严,必须要达到相关标准,意味着早期疾病特征没有显现的病人容易被漏掉。这就要求感染病急诊科的医生在短短的10到15分钟接诊时间内迅速做出决策。

但并不是每个医生都能做到,所以在疫情早期,王凌航选择在医院坚守,每一例疑似病例收治入院,王凌航都要跟同事们一起研究、把关。 “早期病例判断比较困难,要结合现场查看、询问,得出初步的判断结果,过一段时间病人的CT结果出来,有了肺炎的证据,再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对病例进行综合判断。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新的病人进来。一晚上这样的情况会有很多次。”所以,在疫情早期,王凌航一晚上要接十几个电话,与同事沟通、确认病例的情况,保证收入的病人病情和疾病特征高度吻合,使医疗资源真正用到刀刃上。

“感染病急诊医护人员都在默默付出,集体情绪很稳定,在医疗业务方面也在不断自我更新、提高认知。我们会继续把好关口,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病例,也不让任何一个真正需要医疗救助的患者处于危险中,同时加大人文关怀。”王凌航说。

标签: 护士 婴儿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