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有关部门频频强调加快发展新动能,形成新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多地密集签约总规模均为千亿级的新经济重大项目。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也在加力驰援。业内指出,积蓄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成为稳经济重要着力点。进入四季度,地方或加码布局新基建、新消费,智能制造等有望迎来更大力度支持。

国家统计局19日发布的经济三季报显示,产业转型发展动力明显增强,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成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5G建设、轨道交通这些新基建、新消费的带动作用在增强,“新经济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非常显著。”

事实上,不少地方新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攀升。北京市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新经济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已经接近四成;此外,广东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三成。

进入四季度,有关部门和地方密集发声,强调更大力度挖掘新经济潜力。

10月12日召开的经济形势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视频座谈会强调,要加快发展新动能。积极调动市场力量,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新型与传统消费协同共进,以消费潜力释放更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围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遵循规律,扎实推进“两新一重”项目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挖掘更多新的有效投资增长点。

地方上也在密集部署。10月13日召开的上海市委财经工作委员会会议指出,要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推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流量扩容增能,促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流量提升壮大,大力培育在线新经济。要持续发力打造“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免退税经济”等。

10月18日,山东省淄博市政府在新经济发展大会上推出《关于支持新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力争到2025年,培育形成4-5个百亿级新经济产业新赛道,聚力打造一批全国知名、行业领先的新经济特色产业集群,全市新经济规模超过2000亿元。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动能有减弱迹象,要完成既定发展目标需要加快发展新动能,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推动消费升级,培育强大内需市场,形成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发展新经济新产业,重大项目是“牛鼻子”。记者注意到,总规模均为千亿级的新经济重大项目,近日在多地密集签约。

刚结束不久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福建省共征集、梳理数字经济对接项目总计607个、总投资4392亿元,其中签约项目426个,总投资331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8.3%、31.6%,涵盖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前沿领域。

此前,成都市举行了新经济招商引资集中签约活动,涵盖绿色经济、流量经济、创意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智能经济六大新经济形态,包含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30余个新经济产业。

目前成都市新经济签约项目已超过百项,计划投资总额近200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对记者表示,新经济重大项目批量落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他指出,虽然国内经济正加速复苏,但居民消费仍较疲弱,企业投资信心仍有提升空间。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对于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提振居民和企业家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经济重大项目批量落地的同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也在加力驰援。工信部日前表示,将积极引导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对动力电池领域符合国家战略、具有优势的重点项目和骨干企业给予关注和支持。珠海市日前发文要求,由市国资委牵头设立规模不少于1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全市集成电路产业基础性、战略性和重大项目的引进,及本地企业并购、新(扩)建。

对此,高瑞东指出,一方面,产业转型基金可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促进作用,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可以重点支持基础性、带动性、战略性特征明显的产业领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结合,加快形成产业聚集合力。此外,高新科技产业等新经济的发展,相对于传统产业,更需要稳定的政策支持与强大的资金配套,地方政府牵头成立产业引导资金,也是海外较为常见的模式。

在业内看来,进入四季度,地方将围绕新经济加码布局新基建、新消费,智能制造等有望迎来更大力度支持。

“目前看社会资本对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等领域的投资热度较高,主要是因为在政策激励和需求拉动下,这些新的市场领域有发展前景,能提高企业投资回报水平。”刘向东说。

在高瑞东看来,新经济覆盖面非常广泛,涉及一、二、三产业,包括高精尖科技产业、传统工业制造的产业升级,以及农村产业与现代科技的更新融合。由于第二产业准入门槛较低、盈利机制较为成熟,目前社会资本主要集中于投资传统工业制造的产业升级环节。“不过,在推动新经济项目落地过程中,不仅要依赖顶层设计,也要注意保障配套财政、税收、资金、知识产权保护的落实,快速响应研发、生产、销售等生产链全流程中遇到的问题。”

刘向东则提醒,在推进新经济项目中需注意避免一窝蜂上项目,一刀切定政策,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引导投资健康发展,降低重复建设和无效投资,提升有效投资,推动高品质建设,使新建供给有效适配已升级的需求。(记者 班娟娟)

标签: 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