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博鳌4月20日电 (记者周晓梦)近年来,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热词。4月20日晚,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实现碳中和:政府在行动”分论坛举行,来自国际组织的代表与中外专家,就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转型、温控目标实现、建立国际合作完善碳市场机制等话题展开交流,充分碰撞观点,探讨实现碳中和之路。

目前,全球已建立20余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如何通过国际合作的碳市场机制,更好地实现减排目标?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指出,富裕国家有义务提供资金和专业技术来帮助改善气候问题,他提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应兑现承诺,给出路线图、确保资金投入等。他认为,气候行动不是义务或是成本问题,而是发展趋势与未来生存的问题,将来随着大多数国家实现碳中和,产品、行业或经济体的竞争力,或都将取决于其绿色低碳的“含金量”。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表示,我国已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碳市场,接下来需要优化碳市场激励机制,优化的方向应该是从现货走向远期市场,激励机制在中长期的目标主要是引导投资,通过引导资金投入找到新技术、设备、工艺。这需要一个过程才能达到大家期望的功效。

“在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上应有最优激励机制,引导合理投资,把握好节奏,按照既定时间表实现碳中和目标。”周小川表示,实现碳中和最优激励机制在于国家制定的任务目标能否合理分解到每个地方、部门、行业。各地方、行业可以自行制定一些任务来契合国家目标,也可以设置一些机制来分解任务。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为,在今天碳中和的大潮下,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碳中和就是要构建零碳金融体系,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也是中国在碳中和的过程构建一个新的中国模式金融体系的一个机遇和抓手,“在碳中和框架下,我们需要面向未来,转变思维方式,在支持实体经济的过程中构建零碳金融体系,迎接未来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