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医联体”让三甲医院走到群众身边(主题)

5月的西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家人的陪护下,享受着闲暇时光。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老人和家人们常常怀着感恩的心念叨起西咸新区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西一)医联体下沉专家韩居才主任医师。“要不是他们,我这条命就没了。”老人说。


(资料图)

原来,1月6日下午,正在查房的韩居才接到求助电话,这位患有冠心病、脑梗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基础疾病的高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各大医院床位紧张一时住不上院,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家人辗转打听后,有人推荐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听说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西一的“紧密型医联体”单位,拥有三甲医院的诊疗水平,患者家属很快便找上门来。

最终,和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区紧急腾出一张抢救床,经过多日仔细问诊和精心治疗,患者平安度过危险期并顺利出院。

这是西一“紧密型医联体”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

面对基层医疗服务长期薄弱、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不高、医疗卫生资源重复配置、医疗服务碎片化等难题,从2015年开始,西一探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由自身牵头,与所在区的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养老院等形成“紧密型医联体”。由西一派本院各科医护专家轮流扎根各医联体单位进行帮扶,在基层坐诊、查房并开展每周讲课、科研指导等,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帮扶。同时,为补充本院医护资源,让各医联体单位医护来西一长期实习、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结业证书,每家基层医联体单位每年轮岗30%的医护,3年基本实现人员全覆盖。

在西一的另一家“紧密型医联体”单位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沉专家常佳时常和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杜红娥探讨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常佳已经“下沉”两个多月,在这里,她十分忙碌,除了每天坐诊外,还要进行传帮带、医疗技能和器械培训、基层医护学历提升等工作,在顺利通过1个月试用期后,迎接她的还有医院3个月考核、半年考核,以及社区居民对她的20多条量化考核。

“以前很多基层医生留不住,工作没信心。如今,随着‘紧密型医联体’的运行,他们各方面能力都在迅速提升,绩效提高了,人也安心了。同时,西一的医护也都愿意下沉接触病人,能干活、还能培养人才。”西一医联体办公室主任兰心强说,“‘紧密型医联体’组建的这几年,基层医疗单位的门诊量直线上涨,第一年,仅土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就提升了60%,这也很大程度减轻了西一的诊疗压力。”

目前,西一已形成了“一院二区九卫”的“紧密型医联体”格局,与23家医疗单位建立了医联体,覆盖莲湖区和沣东新城120多万名常住人口。

借助“紧密型医联体”优势,西一进一步探索“分级诊疗”,即“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大量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掌握着社区居民的档案、资料,因此,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医技人员联合西一医联体派驻社区的专家等组成“家庭医生团队”,对覆盖的户数进行情况摸排和精细化管理,让部分患者在家里便可以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基层的医疗费用以及医保报销。此外,根据患者轻重缓急,进行分类收治,让每个医院都有病人,重症可以直接开通西一的绿色通道,迅速收治,病情缓解后修养康复阶段再分流至基层医院。

西一副院长李亚说:“‘紧密型医联体’以及分级诊疗很大程度提高了基层医疗单位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高风险人群的识别、诊断和处置能力,也让双向转诊机制更加畅通、有序,很大程度推动医疗卫生资源的横向整合、纵向流动以及优质资源的均衡布局,将可能成为破解现今医疗局面的试金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