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海之南 扬帆自贸港

——海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成就巡礼

我省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激活人力资源推进自贸港建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

■ 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 通讯员 蒙思奋

4月11日,我省现代服务业专场招聘会在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一楼大厅举行。类似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的专场招聘会每周都有,已成为我省就业市场的常态。

不仅是举办专场招聘会,近年来,我省从成立就业驿站、培训技能人才、举办技能大赛、推动省内外劳务协作等方面多措并举,持续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才用工搭建宽广平台,深入推进就业质量提升行动。

就业驿站:着力织密公共就业服务网

半个月前,看着田地里上千亩鲜嫩的朝天椒因人手不够无法及时采收,儋州市王五镇峨阳智能生态农场副场长莫东愁容满面。现在,他的脸上有了舒心的笑容。因为在海南就业驿站儋州12个站点的共同努力下,他很快从周边地区招聘到近200名农民工,朝天椒采收有着落了,同时为农民工找到了增收渠道。

求职者在海南就业驿站海口琼山站登记求职信息。记者 张茂 摄

从消除“椒”虑到化解就业焦虑,就业驿站起到了牵线搭桥的作用。

2022年5月26日,在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指导支持下,海南首家就业驿站乐东黄流站成立。截至目前,除三沙之外,全省18个市县和21所高校共建成就业驿站170余家。

海南就业驿站究竟有哪些服务功能?

“就业驿站为群众提供招聘求职、信息发布、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综合服务。”海南就业驿站海口青年路零工服务点负责人吴亚芳说,站点工作人员既走访企业征集岗位,又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为灵活务工筑起就业“蓄水池”。

高效运行的海南就业驿站,不仅免费为劳动者找“饭碗”,而且成为众多用人单位揽才招工的好帮手。

“落户园区”服务产业链条。在海口江东新区、海口国家高新区、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地,就业驿站入驻后为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服务。

在海口江东新区中建三局集团(海南)有限公司江东发展大厦项目,建筑企业工人比拼职业技能。记者 袁琛 摄

“化零为整”做大劳务市场。海南就业驿站将散落的非全日制用工、短期用工、平台用工、家庭雇工等岗位搜集起来,把人员流动大的小商小贩、小店面、小农场纳入服务对象,人力资源市场中钟点工、维修工、包装工、采摘工等用工逐步成势,市场中一批灵活就业岗位增加,有效缓解疫情冲击下岗位供给不足问题。

“五送上门”打开就业之门。海南就业驿站在社区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帮扶、送温暖的“五送上门”活动;在农村,聚拢了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劳务经纪人”,成为农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中的“末梢神经”。

“晴天行动”兜底困难群体。我省整合就业驿站等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开展就业帮扶“晴天行动”,为困难群体撑起顺利就业的“晴天”,对每人每年职业指导不少于2次,推荐就业不少于4次8个岗位,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帮扶措施进行动态调整。

就业驿站点多面广,截至目前已帮助近9万人次劳动者实现就业。

“从试点到在全省铺开建设,从协助开展疫情防控到助力复工复产,以海南就业驿站为重要抓手,我省着力织密公共就业服务网。”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局长赵微说,今年全省就业驿站将达到200家,在乡镇实现就业驿站服务功能型全覆盖,并探索社区就业服务,逐步打造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辐射5公里就业便民服务圈。

技能赋能:推动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技能自贸港”行动,以订单式、项目制培训促进就业供需匹配,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

深入推进包括“技能自贸港”行动在内的就业质量提升行动,让各界群众非常振奋。

“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将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让我充分发挥在培训和实操中掌握的护理技能。”家住儋州市那大镇的月嫂蓝雪对高质量就业充满美好憧憬。2022年初,她免费参加了就业部门组织的培训后,掌握了照顾产妇和婴儿的技能。

海口市美兰区五贤社区残疾居民刘某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后,成功入职他家附近的手联手“天使小铺”。

在海口市长流镇一家建筑企业务工的江西民工温新程颇有感触地说:“来海南前我在建筑工地打零工,没有技能特长,一个月只能挣3000元左右;来海南参加了模板拼装培训,掌握装配式建筑的模板拼装技能后,我现在每个月至少能挣6000元了。”

省就业部门调研组陆续赴重点项目一线,主动征询企业用工需求,并承诺提供“订单式”培训和公益招聘平台等系列服务。

如今,海南逐步探索形成富有特色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主动征集求职意向和岗位需求,并在开展技能培训、举办招聘会等方面全程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免费服务,既减少摩擦性失业,又推动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为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我省紧盯就业市场岗位需求方向,全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培训工种目录定期“上新”。今年1月,全省已有共计371个公办、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培训工种级别类型涉及初级、中级、高级以及专项职业能力。

系列培训工种(项目)内容丰富。从产业类型上看,包括三次产业,既有农业种植,也有加工制作,还有各种服务类别。从多元业态上看,比较传统的有各类蔬菜栽培工、钢筋工、砌筑工、防水工、餐饮服务等,涉及新兴行业的有智能楼宇管理员、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员、健康管理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直播销售等。从贴近本土上看,有黎锦制作、粽子制作、割胶等。

“技”高一筹,提升效“能”。统计表明,2022年我省新增技能人才4.95万余人,同比增长37.07%。

怎样提高技能等级认定质量?我省对91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开展了工作质量督导,评出一批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机构。其中,有14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在此次督导评价中获评优秀层级,有4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被评为不合格,予以终止备案。

以赛代训,以赛赋能。以2021年海南自贸港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为例,该赛事设置18个竞赛项目,吸引全省各地各领域的5000多名技能人才参加。一方面,职业技能竞赛有效发挥择才功能,1200名选手获优胜奖以上奖项,全部晋升为高级工(三级)以上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另一方面,探索发挥竞赛引领作用,不断加强竞赛标准的转化和应用,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领域探索具有海南自贸港特色、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高级技师周皓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实现了我省在技能人才领域最高奖项“零”的突破。

今年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海南选拔赛竞赛共设有109个竞赛项目,涵盖63个世赛选拔项目和46个国赛精选项目。其中,世赛选拔项目有六类,包括运输与物流、结构与建筑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创意艺术与时尚、社会及个人服务项目。国赛精选项目有两大类,即传统赛项目与新职业赛项目。技能竞赛,正激发各领域各行业生生不息的活力。

多方共赢:既在省内联动又跨省互补协作

3月9日,2023年海南省公益招聘会“三亚专场”在海口举行,椰城500余名求职者与鹿城80多家用人单位面对面沟通。

根据海南“百场万岗”2023年校招活动部署,我省不但要走出去“抢”人才,而且要在“家门口”留人才。对于琼岛南北双城联动引才留才的新探索,不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认为值得继续推行。

“在海口就能与三亚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见面,对我们求职者很便利。”宁夏大学园艺学硕士研究生冯周德与三亚相关单位洽谈后感慨道,他对海南的这波贴心操作予以点赞。

三亚的一些用人单位对在海口举行“三亚专场”招聘会表示肯定。三亚学院现场招聘人员说,到海口开展招聘活动,拓展了引才来源和范围,有利于该学院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今年以来,我省就业部门尝试推行琼岛南北双城联动引才新模式。此前的2月26日,海南酒店餐饮业专场招聘会在海口、三亚同时举行,两地共吸引了120余家企业参与招聘,累计提供岗位3300多个,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

省内南北双城联动,正升级为“南北—东线”的四城联动。

由省委、省政府主办的“海南学子·‘就’在海南”留才行动,4月9日在海口以线下方式,在三亚、文昌、琼海以线上方式同时拉开序幕。在此基础上,4月至6月,我省留才小分队将走进省内高校“点对点”招聘、“面对面”引才,举办活动不少于40场。

聚四方之才,共建自贸港。

3月上旬,为在更广范围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由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倡议并牵头举办2023年省际劳务协作交流活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积极响应和参与。

经过深入交流、探讨和互动,2023年省际劳务协作会议倡议发布,粤桂湘鄂黔川琼将联合建立“五个机制”:信息互通,建立招工用工及求职信息共享机制;培训互助,建立培训和职业指导互助互补工作机制;工作共商,建立工作难题会商机制;资源共享,建立人力资源、职业指导和培训资源共享机制;常态互动,建立工作常态互动机制。

“我们将创新省际劳务协作模式,更多地在劳动力技能提升、共享员工、借鉴先进经验等方面发力,构建多方合作共赢的人力资源开发格局。”赵微表示,将拓展对接平台,实现省内外劳务带头人、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源机构、用工企业等多方信息共享,提升人岗匹配度,为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形成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