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产业链供应紧张到了什么程度?

“今年我们就遇到了买不到上游原材料的问题。”11月9日下午,在“2022中国(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国际交流会”的圆桌交流环节,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瑞浦兰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浦兰均”)技术顾问夏保佳博士坦言。

根据今年1-10月全国动力电池厂家装车数据排名,成立于2017年的瑞浦兰均公司作为后起之秀跻身前十,但瑞浦兰均特殊的身份还在于,其控股公司是有着“镍王”之称的青山实业,在外界看来,其上游原料供应本应有着极大优势。


(资料图片)

“之所以买不到,有我们自己的原因,也有市场供应的问题,跟疫情、原材料价格的波动都很有关系。”夏保佳说,“因此我们的控股方不得不进一步向上拓展产业链。因为供应链的安全非常重要,不然就是家里无米下锅的状态,很难过。”

在业内人士看来,锂电产业链的供应紧张,始于终端消费的持续旺盛。根据中汽协11月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10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55.6万辆,同比增长75.2%, 1-10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443.2万辆,同比增长107.5%。

11月10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最新动力电池装车数据则显示,10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总计62.8 GWh,同比增长150.1%,今年1-10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425.9GWh,同比增长166.5%。

在此次2022中国(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中,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朱景兵介绍,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幅均高达160%左右,正极材料产量增幅同比接近翻番,而原料端的锂盐供应同比增幅只有53%。产业链下游的需求增速明显快于上游供应增速。阶段性供需错配的情况,也导致了锂盐价格的显著上涨。

据上海有色网的数据显示,11月10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格为56.75万元/吨,这一价格2020年6月电池级碳酸锂平均4.1万元/吨的价格的约14倍,较今年2月初36.4万元/吨的价格上涨了约55%。

对于电池厂商的“难过”,在此次圆桌对话中,来自电池上游原材料的各家生产商也从更细微的层面,解释了供应紧张的原因,保供承受的压力,以及相应的对策。

作为动力电池隔膜主要生产商之一,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辉说,“这个行业扩展速度太快了,超过了我们的意料。”

在张辉看来,材料企业的扩产速度没有跟上电池企业的扩产速度。一方面,电池企业扩产从扩张到产量释放,上量很快,而隔膜企业扩产周期比较长,像中兴的隔膜技术是干法单拉,整个扩产周期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此外公司的生产设备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国产化,有很多设备需要进口,在疫情的情况下,产能周期也受到了影响。

张辉上周刚参加完比亚迪的供应商大会,他透露,“比亚迪方面要求我们明年保供11亿平方米隔膜,但明年我们总产能可能也只有15、16亿平方米左右,因此公司压力非常大。另外现在公司也在IPO阶段,不能有大客户依赖,11亿平方米已经占了我们70、80%的量,所以确实存在供应紧张的问题。”

“可能到2024年,随着设备国产化的实现,这个问题会得到改善,但至少明年供应紧张依然存在。”张辉说。

导电剂是动力电池的重要辅材,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新型导电剂碳纳米管材料的龙头生产商,公司副总经理严燕说,“去年我们就发现,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得到原材料,原因不一定是直接原材料断供,而是前续的产能跟不上。”

“去年整个行业受疫情影响,制造需求都往中国转,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时候不是一级供应商,而是二级三级供应商产能不够。”严燕说,所以在应对的方法上,“我们把全供应链做梳理,对所有存在瓶颈的供应链都做了后备方案。包括公司自己也布局了一些供应链,因为产业成长太快,100%依赖于外界供应商会有短板,非常短的地方需要我们自己补。核心设备目前天奈科技能够自制,一些关键设备有长期合作。”严燕说。

据严燕介绍,在产能布置上,天奈科技通常提前半年到一年,是把客户端所有的需求数据汇总。“例如我们会找大客户要未来三年的需求数据。如果我们布局产能早半年的话,会多半年折旧,但是和断供平衡比起来,保供是第一位的。”严燕说。

此外,天奈科技将产能在国内多点布局,防止生产集中在一个地方受到疫情不确定性的冲击。而考虑到海外客户保供的问题,公司在欧洲和美国也都布局了生产工厂,“因为去年真的出现过船都订不到的情况。”严燕说。

“船”的问题,让江西明冠锂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鑫也深有感触,明冠锂膜公司是软包电池重要的原材料铝塑膜的生产商。“由于疫情和一些国际政治因素的原因,我们去年也出现过订不到原材料的情况,货物在海上要漂好长时间,到了港口以后又要待好长时间,还上不了岸提不了货。”赵鑫说。

“在我们自身原材料的供应上,铝塑膜关键的原材料,像铝箔、胶黏剂,早期都是进口,现在完全实现国产化,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供货紧张情况。日本供不过来货的时候,日本供应商只保日本国内市场。国内的生产厂商不光是我们,很多的铝塑膜企业都受到影响。”赵鑫说。

当原材料供应商都讲完了各自家中“难念的经”,那么,为了保证原材料供应的安全,电池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企业,是否应该致力于向上游扩张,打通全产业链呢?

对此,瑞浦兰均公司的夏保佳博士认为,扩张需要“具备条件”。他说,“企业往上游扩张的时候需要谨慎一些,有条件就往上走,没有条件就不要那么盲目扩张。因为一个市场主体的精力和特色毕竟有限。”

“现在一些整车厂商可能也要往电池板块延伸,那么做汽车的人做电池,技术是不是准备得很充分?除了自用,是不是还对外销售?以后跟电池厂商交流的时候,会不会还跟作为单纯的整车商那样,交流得那么充分透彻和坦诚开放?这些都是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因为术业有专攻。所以如果有足够技术实力和资金,包括人才储备,就扩张。如果没有这样的资源优势,可能还是要慎重一点。”夏保佳说。(记者 森宁)

标签: 同比增长 副总经理 好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