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想让回流人员安心,还须做好就业、教育、住房等多方面的保障和服务(副题)

阅读提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往难以吸纳大量就业的县城如今正愈加受务工者青睐。县城规模扩大使之教育、休闲、餐饮等多项产业孕育出新的工作机会,让有经验、有技术的在外务工人员回到家里也能找到合适工作,并且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专家认为,要想让农民工放心回乡,还须努力扩宽就业渠道,并给予进一步的扶持保障。

作为乡村和城市的链接,县城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近日,《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选择从大城市返回县城就业的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对于不少人来说,“回家也能找到合适的活儿干”。

回家也能找到合适的活儿干

今年春节过后,家住陕西省石泉县的吴强不再去广东东莞的首饰厂务工。原来,他在春节返乡后就找到了一份工作:在县城做起了出租车司机。

得益于石泉县交通网络的扩展,吴强的出租车生意很旺。“新修的汽车站到县城有两公里多的距离,经常有人需要打车。现在县城里的人越来越多,打车的需求也在增加。”如今,吴强一家已经住进了位于石泉县后柳镇的安置房。住着新房,又找到生意不错的新工作,吴强满脸都是笑容。

今年36岁的谭家艳是石泉当地返乡就业群体中的“代表人物”。2021年初,她从深圳一家电子公司离职,回到石泉县后,成为安康康达电子有限公司的车间装配工。平均每天完成500余根高清线装配,且都能达到质量无漏修的好成绩,谭家艳凭借过硬的技术被推荐为“石泉县返乡就业标兵”。

“现在回家也能找到合适的活儿干,我还在石泉县第四届新社区工厂技能大赛中获得了排线工第一名,特别自豪,人也更自信了。”谭家艳说。

据石泉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人员介绍,这几年的新春招聘中,返乡后留在县城工作的人明显变多。“他们有经验、有技术,很快就能上手,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而且,在家的收入可能也并不比在外面大城市低,顺带还能照顾家庭。”

县城就业缘何受热捧

在过去,县城往往习惯被视为“小地方”,由于工作机会较少,且工资收入普遍不高,难以吸纳大量人员就业。为何如今在县城就业越来越受到务工人员的追捧呢?

记者采访了解到,返乡就业人员逐渐增多主要得益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加。近年来,石泉县城镇化水平提升迅速,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石泉县城关镇人口已超过8万,占全县人口比例50%以上。县城规模的急剧扩大使教育、休闲、餐饮等多项产业孕育出新的工作机会。加之石泉打造“西安后花园”的策略,旅游业得以充分发展,也催生出大量就业岗位。

去年,从广州返乡的农民工王振豪借旅游业的东风,在石泉县城做起了批发啤酒的生意。“夏秋季节,来自西安、汉中等地的游客众多,生意很好,各个集镇的小吃店都需要大量的啤酒供应。”生意越做越红火的王振豪下一步还准备扩大经营,批发各类饮料,并和景区附近的餐馆建立起直接配送的关系。

此外,大城市生活压力大、扎根难,县城则相对轻松一些,也是不少务工人员选择回流的重要原因。

杨佳瑜今年26岁,父母已经开始为她的婚事操心。在父母的劝说下,杨佳瑜今年辞掉了在江苏南通一家服装厂的工作,回到家乡陕西紫阳县城,在一家酒店做前台工作。“回到家里结婚要更容易一些,在家离父母、哥哥近一些,也很不错。”杨佳瑜告诉记者。

而对于年纪偏大的农民工来说,随着体力的下降,返乡也成为一种摆在眼前的选择。年近六旬的孟地莲夫妇多年在浙江宁波务工,和亲人们也聚少离多。考虑到年纪大了,孟地莲和老伴选择在石泉县城找份工作,在临近汉江的一家烤鱼店里当起了服务员。“每人每月能拿到2400元的工资,贴补家用完全足够。”孟地莲说。

还须多方面保障和服务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忠云认为,相比大城市的快节奏,小县城的慢生活更能让人感到舒适、安闲,同时也能缓解焦虑感。“然而,要想让农民工放心回去,在政策上一定要给予扶持和保障,并努力扩宽县城的就业渠道。如果没有持续性的充分就业机会,返乡务工潮可能就是昙花一现。”陈忠云说。

去年,《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要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扩大县城就业岗位,为愿意回县城发展的人员提供机会。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机制。

记者了解到,包括石泉县在内的陕西不少地区目前通过组织返乡人员集中参观重点企业,带他们走进车间,让他们感受到家乡企业发展和未来前景。同时,对于有创业意愿但面临资金困难的,主动提供为其办理贴息贷款等服务。

陈忠云认为,促进农民工返回家乡就业,并进一步使其能够留在县城,还须在教育、住房等多方面给予保障和服务。如满足农民工子女教育需求,缓解学位紧张问题,需要县城提前谋划,精准编制基础教育设施建设规划;将农民工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对农民工在县城购房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