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记者来到宜城市流水镇采访,了解该镇黄湾村三组村民翟开忠及其家人从采摘到销售西瓜的过程,感受瓜农在收获季节的“甜蜜”生活。

清晨5点40分,记者赶到翟开忠的瓜地时,他带着父母及妻儿共五个人已经在摘瓜了。

“我们4点多就起床了,白天温度高,摘的瓜不耐储存,无法长途运输,所以早点起来采摘。”翟开忠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种了34亩西瓜,目前已经采摘了15亩。他估计,靠种西瓜今年有近10万元的收入。

6点10分,开始降下大雨,翟开忠一家加快了摘瓜的速度。

此前,少雨天气导致西瓜在膨果期缺水,使西瓜产量和品质下降。最近降雨后,翟开忠和家人采摘的第二批西瓜水分充足,瓜的品质和产量得到改善。翟开忠说,这批西瓜可以在市场上卖出好价钱。

翟开忠的笑脸让记者产生了疑问:农业产业真的只能靠天收吗?

“这种‘靠天收’的传统种植模式即将得到根本转变。”该镇农业办负责人饶传波说,“去年底,流水镇投资400万元建了175个大棚,安装了灌溉系统,探索设施化种植。今年5月,西瓜种植获得成功,每个大棚的纯利润有6000多元,是传统种植的两倍多。未来三至五年,流水镇将全面推广这种设施化种植模式,计划建3至5万个大棚,使全镇西瓜实现标准化种植、品牌化销售,最终实现从露天种植到大棚种植的转型。”

6点50分,雨越下越大,翟开忠和家人将采摘的西瓜装满一拖拉机。随后,他和父亲一起将西瓜拉往流水镇西瓜收购点。在镇中心的刘四西瓜经销市场,大名为刘立国的经销商刘四,为翟开忠家的黑美人西瓜开出了每斤5毛的价格。当天,刘立国要为来自外地的七辆运瓜车采购西瓜。从6月9日开市以来,刘立国已发走了100多车,共计2000多吨西瓜。

9点40分,翟开忠家的西瓜已经全部装上发往厦门的货车,净重3095斤,共卖出1548元。

大雨一直在下,但西瓜经销市场内一直是车来车往,卖瓜的人络绎不绝。虽然雨水和汗水浸湿了瓜农的衣服,但他们的脸上满是笑容。

饶传波介绍,今年5月,流水西瓜再次通过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原产地地理标志认定。今年全镇西瓜种植面积约88000亩,产量逾5亿斤,产值逾4亿元。

记者了解到,宜城市和流水镇政府正在为流水西瓜这个金字招牌发出更耀眼的光而努力,比如,试种新品种,以提高市场价值和竞争力;改露天种植为设施化种植,以提高西瓜品质并不受天气影响;变以产量取胜为以品质领先;开展订单式种植等。

流水镇的西瓜种植产业,在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记者 宋敏)

标签: 宜城市流水镇 流水西瓜 农业产业 大棚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