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熟悉的感觉又来了,没想到毕业后会像在大学里一样选择导师,这下我心里可有底了。”刚参加工作的周建丞签订完“师带徒”人才培养协议后说道。

近日,彭水水电公司举行“师徒结对”活动,新入职的17位“萌新”按照自身的岗位和专业与各自的师傅“配对成功”。


【资料图】

据了解,该公司紧扣生产需求,自主建立了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一专多能人才”思维为引领,把“师带徒”活动作为深挖职工内在潜能的抓手,旨在从言传身教,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培育一批有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专业型的人才,全面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为新入职员工构建了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切实为职工“充电”蓄力,锻造岗位人才“快车道”,助力他们早日成才。

签约成功后,“萌新”们就算是正式进入班组,开启了人生的一段新旅程。

“问你一个最简单也最基本的问题,发电原理和发电过程你能说清楚吗?”刚签约后,师傅何旭就抛给徒弟周建丞出一个问题。

“大概是了解的,有些具体的细节还是不太清楚……”周建丞小声说道。

“我们的发电过程首先是水通过进水塔,然后……”师傅何旭走到中控室水轮机模型前,一边比划一边滔滔不绝地讲着,“一顿输出”让徒弟周建丞连连点头,也让他暗暗下定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虚心多向师傅学习。

彭水水电站厂房位于大山内部,上下落差高度近200米,每天操作维护班的班组成员都要进行厂房及大坝的巡检,巡检一次需要花费2个多小时,走路步数超2万步。

何旭一边走一边介绍:“检查过程中,要做到“耳听八方、眼观四路”,耳朵要学会去辨别机器的声音是否如常,眼睛要查看仪器仪表设备等是否正常运行。如果经验再丰富的老师傅,还能从味道来判断一些问题,所以巡检不光是走马观花的看,还要认真仔细。”

走完了一段楼梯,接着还是楼梯,窄窄的楼梯,好似怎么走都走不完。周建丞看着前面健步如飞、一身轻松的师傅,不知有多羡慕。师傅何旭笑着说:“今天上的第一课就是告诉你,作为水电厂的一员,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不管有多累、多苦,都要学会坚持。”

一路上,师徒二人又围绕公司的发展、智慧电厂的前景等展开激烈讨论。巡检完成后,周建丞看着自己的手机显示20155的步数。(向玉婷 李天宇)

“魔鬼城”里的铁路信号工

“第一次听说马海这个地方时,我以为那里应该有一碧无垠的马场或一望无际的大海。”马海信号工区职工卢陆军说,马海既没有马,也没有海,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枯寂和荒凉,一只鸟、一株草在这里都不常见到,岁月仿佛不曾在这里留下任何痕迹,只有敦格线上偶尔驶过的列车带来些许生机。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大柴旦地区,茫茫柴达木盆地戈壁深处有个号称“魔鬼城”的雅丹地貌,青藏集团公司西宁电务段管内最远的马海信号工区就坐落在那里。

马海信号工区管辖马海站、苦水沟站、红柳站、青龙沟站、塞什腾山站5个站区86公里长的钢铁线路,年平均气温在零下3℃至11℃之间,一年300天是风沙天气,外出必须佩戴口罩或者面罩,工区10名信号工常年驻守在荒凉的轨道边。

“今天我们检修马海站站内信号设备,大家一定做好防护,确保人身安全。”2021年担任副工长的陈永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成为工长之后日常工作任务更加繁忙,经常两三个月不回家。

“工长,今天监测员通知的轨道电路电压波动情况已经克服。”卢陆军擦了擦额头的汗向陈永伟汇报。2019年入路的湖北伢子卢陆军,已经成长为工区的“主力军”。

马海信号工区入目皆是戈壁荒凉,崎岖不堪的道路、漫天的黄沙是苍茫中为数不多的点缀,干旱、缺氧、高寒、是每一个到马海的人最真实的感受,这些条件组合在一起,就给马海信号工区打下了一个“异常艰苦”标签。

无论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无人区的孤独和荒凉,马海信号工区职工们,日复一日从事着枯燥的信号设备检修维护工作,他们只有一个目标——确保信号设备稳定运行,保障旅客列车安全畅通。(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邢生祥)

职工创新创效正当时

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坚持开展职工创新创效活动,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技术创新等重点难点,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活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创建一流。图为刚刚获江苏省电力行业QC成果发布一等奖的该公司热控专业QC小组,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攻关。(文章来源:江苏工人报)

守护一泓清流  传承一份匠心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扎根污水处理生产一线近20年,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默默守护着中原地区的排水安全,实现了所辖范围内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出水达标率100% ,对保护淮河水系、改善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报送单位: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马头岗水务分公司)

标签: 信号工区 信号设备 一望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