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最近,关于“医保个账改革”的事情受到了广泛关注,落地的“阵痛”也正在各地上演。

根据《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医疗保险费的分配方式发生了变化,其中个人缴纳的部分划入个人账户不变,而单位缴费则将原本划入个人账户的30%部分,全部纳入统筹基金。不少网友对此产生的直观感受是,改革后个人账户的额度“缩水”了,自己仿佛吃亏了。

实际上,此次的改革并非简单地对个账金额做了“减法”,我们也要看到,对于医保使用范围的“加法”也在同步进行。一方面,开放了个人账户的“家庭成员共济”,将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从参保职工本人拓展到了家庭成员,使医保在“亲情网”中实现了更多“福利”释放。另一方面,则是增强了“门诊共济保障”,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从而解决医保支付长期以来“有病的不够花,没病的用不了”的问题。所以从总体来看,就相当于将个人账户减少划入的钱,为参保职工增加了普通门诊统筹的待遇。即便目前触及到了一些参保职工的眼前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未必不划算。

不仅如此,改革后统筹基金的“池子”更大了,医保的互助共济作用显著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也变得更加充分。毋庸讳言,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不确定的疾病风险,有时候仅靠个人账户和个人积累难以应对疾病带来的经济压力,这时候就需要由全社会共同来承担和化解风险,帮助到当前有需要的人,算一笔“长远帐”我们都能够从这个改革中受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医保政策一直在不断调整、完善,但普惠民众、托底民生始终是其不变的基调。改革难免带来“阵痛”,但不改革就会长痛。所以,后续有关部门还需细化规则,积极做好解疑释惑等工作,引导群众真正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让群众的健康安全更有“医”靠。

标签: 普通门诊 家庭成员 使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