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易宗平 通讯员陈肇平 王紫轩

“去年底,我与儋州一所中学签约,成为一名数学老师。”2月13日,海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黄宝橙说,看好海南自贸港建设前景,相信留在海南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和他一样,海南省众多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海南工作。

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汇总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海南省高校毕业生留琼就业率连续两年突破60%。

海南高校毕业生留琼就业率超六成,背后的动因有哪些?

举办职业规划大赛,为就业预演奋斗路径

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欢笑声中,如今已是文昌市一家幼儿园教师的王颖充满了幸福感。“职业规划大赛,加深了我对幼教工作的认知和热爱,也坚定了我留在海南的信心。”她感慨道。

2022年上半年,从海南自贸港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赛事中一路“闯荡”过来,琼台师范学院学生王颖夺得“大专应届生组”一等奖。她所做的职业生涯规划书,运用SWOT分析工具,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层面比较分析,将目标职业确定为幼儿园教师。“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背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我立志服务海南,就业在海南。”她说。

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就业局)局长赵微介绍,海南自贸港第二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150个优秀项目从参赛的1.1万余名高校师生中胜出,其中5个荣膺一等奖。这场赛事分为院校教师组、本研在校生组、本研应届生组、大专在校生组、大专应届生组,为高质量就业预演出清晰的奋斗路径。

“参赛人数空前增多,说明越来越多高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在增强,他们的职业目标变得更清晰,展示出人才培养的实效。”海南省职业导师熊艳琴说,大赛有效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求职意向不仅仅局限于热门职业,而是把目光投向基层岗位,以及期待加入一些契合海南自贸港发展需求的新业态、新职业等。

开展“百场万岗”招聘,在“家门口”留人才

长队排成“S”形,慢慢向前挪动——这是1月31日、2月6日,高校毕业生分批进入今年海南省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主会场的火爆场景。

原籍临高县、海南大学生态学博士符琼林在对接会现场,相中了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态环境学院教学科研岗,双方“一拍即合”,当场签约。“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建设家乡,为家乡培养更多人才。”他认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重点园区、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效,海南自贸港建设前景可期。

除了举办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海南省还开展系列专场招聘活动引才留才。

2022年12月10日,海南专项研究生综合场招聘会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举行,631名海南专项研究生涵盖32个专业。该科技城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内13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分支机构,近年来与海南合作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培养研究生,现有学科专业涵盖理、工、农、医、管、艺6个学科门类及相关交叉学科,设置专业90余个。学科建设主要围绕“深海”“南繁”等重点领域布局,有利于人才市场供需精准对接。

出台优惠政策,构建留琼就业长效机制

如何实现“家门口”留人才?

海南省很多事业单位舍得拿出编制揽才,背后是以人才为取向及时进行的政策调整。

海南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支持招聘活动,海南省出台配套措施,做好政策贯通衔接,允许事业单位灵活选取自主招聘、考核招聘等方式,现场面试、现场考核、现场签约,实施事后备案。

怎样让引才、育才和留才工作一体推进?

首先是经济大盘企稳向好。从经济结构看,海南省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非房地产投资占比五年提高18.2个百分点,其中产业投资年均增长12.4%。从产业链延伸看,海南省四大主导产业占全省GDP比重由53%提升至70%。从新型经济看,海南省数字经济、石化新材料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从高新技术企业看,随着产业园区布局整合优化,目前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的基本面和日益厚实的“家底”,使岗位数量多、质量高。

其次是薪酬待遇上有保障。包括春节返乡人才对接会在内的海南“百场万岗”2023年校招活动,一些用人单位开出高薪等优厚待遇。“我们高度重视高端优秀人才,为新引进博士等人才发放45万元至85万元不等的安家津贴、40万元至60万元不等的科研启动经费等。”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处长田小林说。

再次是业务提升上有依托。海南对职场新人的“传帮带”机制不断健全。“95后”硕士研究生朱涛毕业后,入职中电科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两年来,在院士和相关专家指导下参与国家级项目及课题研究,并在2022年成为课题技术负责人。“我在这里工作,相当于读博,很有获得感。”他深有体会地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海南医院(海南博鳌研究型医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潘景耀表示,新进青年人才将会送往瑞金医院接受规培或参加沉浸式培训进修,享受优质教学资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