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读懂广州’系列文物展:百件文物读广州”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开幕,“(秦)十四年属邦”铭文铜戈、“蕃禺”漆盒、唐端溪箕形砚、宋“水军修城砖”等共101件套馆藏文物亮相,展示广州丰富历史人文沉淀,诠释广州四大文化品牌(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的精神内涵。

寒涛琴修复后首次与公众见面

广州2200多年生生不息的历史文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本次展览是广州博物馆策划举办的“读懂广州”系列文物展首展。据了解,展览共展出文物精品百余件,包括珍贵文物43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6件套,是近年来该馆原创专题展中展出馆藏一级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譬如展品中有一件秦代的漆盒,上有“蕃禺”二字铭文。番禺是秦设南海郡的郡治所在,这是广州最早名称见诸考古实物最早的一例。该文物为馆藏国家二级文物,是番禺(广州)作为中国早期漆器制造中心的历史见证。

记者注意到,明代大儒陈献章旧藏的寒涛琴在展览出现。陈献章平生清雅好琴,常携琴游走四方,此琴传为其收藏和弹奏,后几经流转,由朱执信的后人捐赠给广州博物馆,为馆藏国家二级文物。据悉,这件寒涛琴的修复历时一年,这次是修复后的首次与公众见面。

清代黑红漆描金人物纹披肩盒、盒架也颇为引人注目,该展品是广博新征集的文物精品,属首次出库展出。记者看到,该文物由黑红漆描金披肩盒、内套纸盒和黑漆描金盒架三部分组成。盒盖面正中为红漆描金海棠形开光庭院人物纹,背底正中绘有人物花卉纹。盒身正面书“白本桷满花大巾”字样。内置纸盒彩绘庭院人物图,人物面孔采用象牙制作粘贴,服饰也用丝绢剪裁贴上,人物形象生动。花形开光外绘16个圆形小开光,绘牡丹、莲花、荔枝等岭南花果。据悉,这是外商定制、用于收纳展示马尼拉大披肩的包装套盒,其设计融合中西元素,展现了广州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创新精神。

此外,二十世纪初石湾窑陈渭岩制青釉俞伯牙陶塑像,展示了石湾陶塑艺术古朴、纯真、沉稳的艺术韵律美。此像为石湾五大名家之一陈渭岩的作品,为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多元活动讲述广州城市故事

据了解,该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2月5日,展期横跨国庆等多个重要节假日。广博围绕策划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推出“读懂广州:文物会说话”系列广播剧,以音频为载体,甄选30件文物,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演绎文物故事,使其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展览开幕后,该广播剧将定期推出。

打造流动的公共文化空间。展览期间,广州博物馆与广州地铁和公交集团合作,联合打造地铁文博专列和巴士展览车厢,为市民游客营造便捷的“读懂广州”流动展示空间。

研发“碑刻里的广州”研学活动。10月中旬,该馆推出以碑刻铭文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利用馆藏丰富的碑刻资源串联起广州城市发展脉络,引导观众解读文字密码,读懂广州。

举办学术讲座,深度解读广州历史。该馆将联手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邀请研究地方历史各领域的专家,围绕展览内容,策划推出十场主题讲座。

举办文创设计大赛,将文物活化利用进行到底。本次展览是广州2200多年建城史文物的一次集中展示,广州博物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创设计大赛,选出最能代表广州城市的创意IP。

(记者 成小珍)

标签: 广州博物馆 读懂广州系列文物展 寒涛琴修复 广州城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