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虎年,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湖北有限公司就接到一个大单。这家企业位于武汉中央商务区的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内。

“一家建筑行业央企在全国分布的多个项目即将启动,用工需求达上千人,目前我们正在陆续交付中。”3月15日,该公司总经理张继华告诉长江日报记者。

今年1月以来,又有10家企业签约入驻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目前入园企业已达58家。

在商务部等7部门近期公示的专业类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名单中,该产业园成为全国首批专业类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人力资源)。

此前一年,该园区交出满意成绩单:营收达155亿元,同比增长约43%,比2019年增长近1倍。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和武汉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态势。

■更多民企尝试付费“人力资源服务”

2017年5月,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央商务区园区开园运营。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湖北有限公司是最早一批进驻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企业之一。张继华告诉记者,招工、派遣、外包业务仍是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重点业务和重要营收增长点,但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形式、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创新和延伸。

当前,“互联网+猎头”“互联网+招聘”“互联网+薪酬外包”等交叉创新服务屡见不鲜。园区运营负责人焦阳介绍,不少有实力的企业成立了专门的IT技术部门,为客户研发和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系统等技术型产品。

湖北天勤伟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于去年10月入园,该公司专注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辅助公共服务,以及企业劳动关系风险控制服务业务。其自主研发的劳动争议调解智慧服务平台,可实现在线调解和政策咨询,让劳资双方“零跑腿”化解纠纷矛盾。目前,该平台已在全市多个城区推广使用。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内部管理越来越细化,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相应增加,这就需要专业人做专业事。”武汉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会长、上海外服(武汉)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劲说。

张文劲说,民营企业过去由于成本观念强,往往不太愿意在人力资源服务上付出太多,而现在许多民企也开始去尝试付费服务。“不只是大型央企、国企、外企,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也开始‘尝鲜’。”

■政府助力人力资源服务业“升级”

从2017年开园,到2019年获批成为“国家级”,再到两年营收增长近1倍。亮眼成绩的背后,除了专业的运营管理,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去年3月施行的《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对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和规范人力资源市场活动也起到推进作用。”张文劲认为。江汉区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江汉区政府从支持产业集聚、企业创新发展、企业能级提升、人才培育等方面为入驻企业量身定制“政策菜单”,从奖励增量、激活存量的角度出发,在用房、引智、财政、鼓励素质提升等多个方面提供精准政策支持,提高国家级产业园集聚力、辐射力、影响力,提升产业园区能级。产业园累计支持50余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支持资金超7000万元。在为园区机构拓展市场方面,江汉区统筹搭建线下业务对接交流平台,组织园区企业与武汉市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三大产业集群以及多所高等院校开展“赋能供需产业互联”活动,并针对重点企业推出“一企一站”对接服务。同时,江汉区积极为园区搭建交流平台,持续举办“江汉人才国际峰会”、“HR创见大会”等品牌活动,活动每年吸引10余万人次线上线下观看。

■武汉产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焦阳介绍,目前入园的58家企业中,人力资源服务业百强企业18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业领军企业18家,省市民营企业100强6家,上市和新三板挂牌机构4家。2021年园区企业共服务用人单位数1.45万家次,园区企业全年帮助实现就业和流动人数45.38万人次,引进高层次人才7000余人。

在焦阳看来,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兴衰,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关联,“企业体量的扩大、业务的增长,势必会产生更多的用人缺口,以及对高质量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另外,武汉近年来在招商引资上持续发力,许多来自一线城市的大型企业纷纷在汉设立区域总部,把付费使用专业人力资源服务的习惯带到武汉,促进了本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

“园区企业的客户大多都是龙头企业,客户的业绩好了,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业绩也才会相应增长。”张文劲认为,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企业的用工模式也逐渐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全日制合同式用工,劳务派遣、业务外包、兼职等灵活用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企业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也为人力资源产业扩大了发展空间。

张文劲估算,近三年来,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业市场的客户主体增长了20%~30%左右。从行业细分上看,去年以来,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信息通讯、大健康等领域的用工需求逐渐增大,反映出了武汉产业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记者 乔驰)

标签: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入园企业 人力资源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