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清明雨,江城春意浓。上周向市民推荐了多个放风筝的好去处,引来众多风筝爱好者的关注。9日一早,趁着周末的好天气,“运动武汉记者体验团”一行来到武昌铁机路汽渡码头附近的江滩,在市风筝协会风筝队队员的指导下,观摩、学习了各种风筝的知识和放飞技巧。看着自己亲手放飞的风筝随风飘舞在滚滚江面上方的碧空中,体验团的团员们感觉心情无比放松。“飞上天的不是风筝,是快乐,是最美好的心情。”一位团员这样感叹说。

■“鹰”击长空,只等风来

又是一个艳阳天,上午9时,记者抵达了位于长江二桥与二七大桥之间的武昌江滩公园铁机路段。公园内处处花团锦簇,空气中散发着一股花香。临江的一面,有一片宽阔平坦的草地,非常适合放风筝,以前这里是一群风筝爱好者的聚集地,如今这里已成为武汉风筝协会的“训练基地”。

风筝协会的达人们已经将自己带来的各式风筝铺放在草地上。有中国传统的彩绘风筝,上百米长的串类风筝,造型各异的软体风筝,滚地龙风筝,还有色彩鲜艳的四线和拖着超长尾巴的双线运动风筝。

“现在没有什么风,所以滚地龙和一些大型的软体风筝都放不起来。天气预报说今天有三级风,应该是最适合放风筝的。不过这会儿风没来,先等一下吧。”市风筝协会秘书长赵莉群说,“当然,无风或风小时才是真正考验放风筝技术的时候,这个时候能把风筝放起来的肯定是高手”。

江边的路灯杆下,年近七十的周中秋正用手中的线轮操纵着一只盘鹰风筝——远远的江面上,一只“雄鹰”正在盘旋翱翔,一会快速低空拉高,一会向下俯冲。“盘鹰风筝是中国传统风筝,一只盘鹰风筝手工制作的时间需要一周,包括扎、糊风筝骨架,绘画雄鹰,再放飞多次调试成功后才算做好了一只盘鹰。盘鹰不需要太大的风,室内都可以放。”周中秋介绍说。

周中秋一边说着,一边转动手中的线轮向记者展示。只见天上的盘鹰先是转了个“8”字,然后一个俯冲后再次拉高,到了最高点静止了片刻,竟然猛地翻了一个筋斗!“我玩风筝快二十年了,在全国参加各种比赛也拿过不少冠军。盘鹰的功夫全在手上,让它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跟真老鹰一样。像刚才看到的转圈,画‘8’字那只是规定动作,后面的翻筋斗就是自选动作,比赛时自选动作越巧妙加分越高。”

■空中芭蕾,大开眼界

上午11时左右,终于从江对面来了一阵风。“风来了,风来了。”一位风筝队员一声呼喊,其他人则如同听到命令一般跳起身来,逆风拉起各式风筝。最容易操控的就是中国传统的单线风筝,一般而言,只要风合适没有飞不起来的。一时间,天空中多了一只龙头串串、一条金鱼、一条鳐鱼,还有一个“冰墩墩”。“这还是我第一次把风筝放这么高。”体验团团员小万手里牵着风筝线,一边仰望着天上飞翔的“冰墩墩”一边笑着说,“朋友们都开玩笑说我长得像冰墩墩,今天我是自己把自己放飞了,好久没有这开心了!”

趁着风大,两只串在一起的双线运动风筝腾空而起,随着操纵者的动作,风筝在空中时而盘旋跳跃,时而扶摇直上。风筝振翅,发出“呜呜”的啸声,如同战机掠过。身后拖着数十米长尾在空中画出奇妙无比的线条,引来众多路人驻足观望。

最抢眼的是多人协作配合的四线运动风筝。这是一个集趣味和体育于一体的团队运动,别称“空中芭蕾”——8名队员两手各持一个弧形手柄,手柄两端均有线绳与风筝相连。风筝呈圆弧状,上面绘有笑脸。“一二三,起!”随着队长的口令,8只风筝依次起飞,然后在空中编队飞行,通过变换位置,“舞”出各种造型,令人惊叹不已。“哇,你看这风筝像有灵性的,好听话呀!”一位在江边散步的妈妈对着自己的孩子说。

风筝在空中组成一个圆心,突然又像炸开一样,向着四面八方飞散而去;“kiss一下!”口令声中,风筝两两相依,在空中组成“X”的造型,风筝上的两张笑脸贴在了一起,仿佛真的在“亲吻”;“大头朝上,准备降落”,8只风筝稍作调整后同时落下,稳稳地立在地面上,默契整齐的动作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围观的人们一声喝彩,不禁鼓起了掌。

在队员的鼓励下,记者也尝试着玩起了一只运动风筝,拿起手柄,双手向上猛力一挥,同时身体后撤,借着这股劲,地上的运动风筝腾空而起。起飞不难,但想让风筝在空中保持稳定的姿态却很不容易。试了几次,风筝都是在空中转了两圈就落地了。显然,这运动风筝看着好看,玩起来还真是个技术活。

“通过左右手柄两端线收和松,以及左右手配合控制风筝的姿态。”赵莉群说,“训练都是从起飞开始的,运动风筝说容易也不容易,因人而异吧。有的人很快就上手了,有的人玩两三年还没入门。每年年底风筝协会都会举办培训班,欢迎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来参加”。

(记者 张琳)

标签: 风筝爱好者 风筝协会 放风筝技术 盘鹰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