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白酒是由粮食发酵而成。在素有“中国桃之乡”之称的枣阳,一对父女发明了“桃子发酵蒸馏原浆白酒制作工艺”,并获得国家专利。他们的企业不仅带动当地村民增收,也补齐了当地“桃经济”产业链的一环。

为了创新,他们历经五年时间摸索新技术;为了创业,他们倾尽家产赴枣阳新市镇办厂。近日,记者对话秦松杰,听她讲述和父亲一道创业的故事。

殷实之家,主动“从头再来”

秦勇是枣阳太平镇人,2019年他做了一件在很多人看来“极为出格”的事:变卖了家里的产业办厂。秦勇有4个孩子,秦松杰是老三,创业那一年秦勇年过半百,最小的孩子还在上小学。

创业动机并非家境贫困。秦勇和妻子当时在镇上经营一家超市,把一栋房产和十间仓库的货物变卖后,加上多年积蓄,家庭可调用资金接近2000万元。

秦勇年轻时就爱琢磨。他原本和妻子都以务农为生,办超市是为了改善生活。闲暇时,他还到处拜师,学习如何酿酒,为的是多一门手艺,多一个养家的门路。

因为经常去各个乡镇送货,秦勇发现每年桃农们都有一些卖不出去的桃子不得不扔掉,觉得可惜。他萌生了把鲜桃酿成酒、长期保存售卖的念头。每年六七月份桃子上市的时候,也是他做试验的时候。

订购了实验器材,阅读了大量书籍,请教了镇上的老师傅,他用了5年时间,终于把以桃子为原料的蒸馏白酒给做了出来,而且通过了质检部门的检验。

秦勇想办厂,起初妻子并不同意,但秦家创业氛围浓厚,老大、老二开影楼,那时还在上大学的秦松杰支持爸爸,最终这家人还是决定大胆去做。

为了乡亲,举债千余万元

创业路上总是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秦勇一家负债1000多万元收桃的事让当地桃农既感动、又信任。

福杯满溢桃酒有限公司于2019年动工,2020年进入试生产阶段。当年由于疫情等原因,桃子出现滞销,愁煞了当地桃农。

从经营角度考虑,一方面生产细节有待进一步摸索,另一方面销路尚未通畅,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大量进货。秦勇走访了当地桃农,他认为如果桃子烂在地里,不仅会让桃农损失大量收入,也会挫伤他们的种植积极性,进而危害整个产业。

经过盘点,周边有3000多万斤鲜桃,收下约需1500万元资金,这已经远超秦家的能力。经过商议后,他们还是选择把困难留给自己,向亲戚和银行借贷1000余万元用于收购鲜桃。

那一年秦松杰全程参与了收购过程,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得知公司愿意大量收桃后,周边的桃农开着拖拉机排起了长队。人实在太多,他们就通宵收;遇上了下雨天,桃农们都不愿回去避雨;公司资金出现短缺的时候,乡亲们甚至同意打欠条,但父亲没有失信,三个月内付清了所有欠款。

秦松杰当时担任出纳,她清晰地记得一位老农收到钱后的眼神,也让这个大二的学生第一次感受到:创业不只是一个赚钱的过程,更意味着要有勇气去承担背后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有了方向,人生才会有光

如果家里没有开始二次创业,秦松杰的人生轨迹可能就是打工、结婚、生子,支持父亲的决定完全改变了她的人生。虽然名义上是公司总经理,但策划、销售、文员都是她要具体从事的工作。

从事了20多年的批零兼营,秦勇夫妇积累的销售渠道很多,起先他们并没有为此担心,但后来他们发现,这恰恰是难点所在。以前他们卖的都是有一定口碑的产品,可对于桃酒这样一个新生事物,市场接纳度并不高。

为了跑销路,他们开始往全国各地跑展会。对于秦松杰来说,这是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从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独当一面,她只用了两次。大学时学习的传媒专业知识也派上了用场,小到一份广告宣传页,大到营销企划,都是她亲自动手完成。

秦松杰深感创业是一个快速提升自己的过程,因为什么都要学。刚进公司时,她觉得自己只要配合父母做好文案宣传就可以了,可现在为了更好地推销,她买来了各种书籍,学习酒类品鉴、企业管理等各种知识。

他们父女的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2020年,公司产值达到6500万元,带动就业200多人,辐射周边1万多户桃农。

“中国桃之乡,桃酒香四方!”秦松杰说,这是她的梦想,希望桃类果品深加工成为枣阳的支柱产业,希望用桃子撑起当地农民的“钱袋子”。

(记者 徐勇)

标签: 中国桃之乡 桃子发酵蒸馏原浆 国家专利 枣阳太平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