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十一”假期适逢国庆节、中秋节叠加,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消费需求加快释放,市场人气持续攀升,国内大循环活力强劲。

上述趋势可从多组数据中得到印证: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假期增长4.9%。来自文旅部的消息则显示,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信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8天长假期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整体而言,“十一”假期消费呈现出促消费活动丰富多彩、商品消费持续升级、服务消费火热升温、新型消费蓬勃壮大、生活必需品货足价稳五大亮点,成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注脚。

消费市场多点开花

记者获悉,为抓住8天长假旺销契机,各地深入组织“消费促进月”系列活动,商贸企业以国庆、中秋、婚庆、亲情、休闲、时尚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纷纷推出惠民让利等举措,大手笔发放汽车、家电、餐饮等补贴和消费券,有力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十一”期间,宁波、北京、甘肃、上海、海南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8%、18.6%、14.4%、13.7%和12.5%,江苏、山西、浙江、广东同比分别增长10.7%、7.8%、6.8%和6.7%。在消费规模攀升的同时,以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为特点的消费升级也在大步向前,有机食品、汽车、智能家电、金银珠宝等升级商品销售增幅明显。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服务消费在黄金周期间快速升温,被疫情抑制的需求集中释放。在餐饮行业,团圆宴、婚庆宴、亲朋宴等推动餐饮市场快速复苏,大众餐饮、“光盘行动”、“剩菜打包”等节俭用餐引领主流。在娱乐行业,影院表现尤为亮眼。根据国家电影专资办10月8日发布的数据,10月1日-7日我国电影票房约为36.96亿元,取得中国影史国庆档票房第二的成绩。其中《我和我的家乡》《姜子牙》《夺冠》位列档期票房前三名。“十一”前7天,全国电影票房近37亿元,为历年黄金周次高水平。

“假期生活肯定离不开买买买、吃吃吃。”河北市民刘阿姨笑言,这个“十一”假期,她有一多半时间都是在饭店吃饭,随后便去逛商场买衣服,乐此不疲。“国内疫情稳定住了,大家也都放心地像往年假期一样走亲会友、逛街、出游。相信每一位国人都对这个期盼已久的假期满怀感恩之心。”

无独有偶,对于8天的超长假期,家住北京的小张夫妇同样感到非常惬意。“我们头两天在家打扫卫生、休整,然后到京郊玩了三天,随后两天逛了商场、看了电影,最后一天在家休息,为上班养精蓄锐。”小张说,“考虑到大家都半年多没出远门,今年假期出游的人会特别多,再加上出境游受限,我们就选择了错峰游玩,安排了短途的郊区游,感觉非常轻松愉快。”

消费复苏利己达人

“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消费市场迎来了一波增长小高潮。”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从数据上看,无论是国内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还是酒店、民宿、餐饮、休闲、娱乐等相关领域,都实现了可观增长。

在付一夫看来,居民消费热情高涨首先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与持续向好,这是消费市场能够强势复苏的先决条件。其次,经济形势的好转与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密切相关,让广大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有所改善,消费信心也得到了修复,叠加中秋国庆假期的“假日效应”,消费增长小高潮的来临自然在情理之中。此外,各地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举措,以及各个零售企业与电商平台推出的补贴促消费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居民的消费热情。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今年二十国集团中唯一可能实现经济增长的成员,中国国内市场的回暖也将惠及世界,将带动各国对中国的出口和投资,促进周边经济体及世界经济复苏。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顾清扬认为,中国国内消费增加会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增加世界需求总量,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标签: 消费大潮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