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市消费市场总体呈现稳步恢复、持续回暖的发展态势,对经济稳定恢复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其中,网络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8.7%。随着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线上线下消费模式加快融合,为消费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 农村电商让致富路更宽了

秭归山区,长江沿岸,到处是金灿灿的橙子,个头圆润,皮薄汁多。

高山深处,气候适宜,种植的“冷水米”口感软糯、香气浓郁,为米中珍品。

还有茶香满园的绿茶、林下放养的跑山鸡……这些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土特产,如今统统可以网上“一键下单”。

网通了,农村电商连着大市场。宜昌北斗源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在炯自信地说,“‘网红’助力,我们的冷水米就不愁销路。”回乡创业的李在炯在长阳贺家坪镇渔泉溪村冷水米基地种植了800多亩高山冷水米,每年丰收的时候,他邀请抖音“网红”到基地割谷、脱谷、捉鱼,成功打响高山冷水米的知名度,“今年冷水米线上销量很好,加上供应各地电商平台代理商,网络销量超过65%。”李在炯乐呵呵地说。

晚8点,姜学琴的直播间里热闹起来。“欢迎进入的新朋友,我再给大家展示下我们的秭归帝王橙伦晚。”柔光灯下,一颗伦晚被掰成四瓣,伸向手机镜头来了个大特写,姜学琴一口一瓣品尝。白天拍摄田园美景、生态种植的抖音短视频,晚上化身“乡村主播”带货,这位年近50岁的郭家坝镇“新农人”,没有精致妆容和特色才艺,却通过直播卖出当季脐橙10多万斤,销售额50多万元。

电商带火上下游产业链

在盛火(湖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配货员聂亚松正将手机对准各式各样的灶炉,滔滔不绝地讲解着。直播间内,不时有人点赞、下单。“人人学着当主播,超过70%的产品网上销售。”公司负责人高洪亮说,他卖的这款灶炉可烧柴火、煤炭等燃料,兼具烤火、烧水和做饭功能,在山区颇为流行。起初,公司10多名销售员用传统“地推”方式,缓慢撬开省内市场,眼见周边不少人在网上卖柑橘等农产品,效果不错,就把灶炉搬上网络。没想到许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非常愿意网购一件灶炉,送给远在山乡的父母。

找到了更适合电商的生产、销售方式,盛火公司这把火迅速“烧旺”。如今,他们每天收到来自贵州、重庆、甘肃、四川等地1000多个订单,年销售灶炉20余万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

“小灶炉带‘火’了一条产业链。”枝江市电商办主任覃传发介绍,全市已拥有12个灶炉配件厂,2家组装厂,36家销售企业。

上游产业链逐渐完善,下游产业链向数字化延伸。在秭归县水田坝乡稠木树村有一块500亩橙园,这家橙园是阿里巴巴集团农产品集采项目合作建成的首个“未来农场”。

农场职业经理人、多美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浩说,5月刚给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盒马鲜生配送了一批伦晚脐橙,总量8万多斤,“别看发货量不多,但科技含量高,不仅综合分析疫情影响,配送量按需精准测算,往北往南的水果酸甜度、果形还有不同。这一切全部是由大数据画像+高科技生产线自动完成。”

“我们精确匹配消费者需求,出汁率高匹配北方消费者,糖度高匹配南方消费者,回头客越来越多。”余浩说。

跨境电商增长势头猛

“草甘膦现货一出来就被秒光,成为全球农资市场最大的爆款,订单已经排满到今年年底,价格涨到10年来新高。”兴发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草甘膦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疫情以来,拜耳美国、巴西等生产开工不足,而由于农产品种植面积扩大导致全球需求大增,上半年,兴发集团销售额已达375928万元。

跨境电商成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首选。上半年,宜昌跨境电商出口额1.5亿元,跨境电商企业60余家,建设海外仓4个。

系列政策利好为跨境电商再添“一把火”。今年2月,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跨境电子商务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宜昌跨境电商建成“两平台”“六体系”;宜昌综保区自今年3月底封关以来,短短数月释放巨大的制度创新红利,上半年进出口值达到4.4亿元。

“综保区通过跨境电商发出的商品可享受关税减免,国外直采的方式省去中间环节,帮助消费者低价便捷地购买海外产品。”安琪酵母(湖北自贸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章祖平介绍,上半年,安琪电子商务(宜昌)有限公司网络销售额17223万元,增速10.91%。

在宜昌自贸片区管委会的支持和市商务局的指导下,7月7日,宜昌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正式成立,成为全省首个跨境电商协会。

“目前已吸纳60多家成员单位,涉及平台类、物流类、销售类、金融类等跨境电商全产业链,计划3年内,协会成员总数达到200家以上。”会长张杜志介绍,协会将通过引进发达城市成熟的跨境电商发展模式,不断完善产业供应链,培养技术和运营人才,打通宜昌跨境电商贸易采购、运营、发货等诸多环节,推动宜昌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壮大。

(记者 邓云)

标签: 电商新业态 消费市场 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