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租房、民宿、客栈……这些不同的名字都指向一种新经济业态:网约房。尽管对提高业主收入、方便旅客行程有所裨益,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行业管理机制,网约房在消防、治安等方面隐患突出,成为社会治理的一大隐疾。

根据初步统计,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在相关网络平台注册的网约房有363家2200多间,都具有线上预定、网络交易等特点。“这些网约房一度既没有登记备案,也没有信息上传,处于监管‘盲区’和管理‘死角’,成为治安工作的盲点与难点。”长安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王晓龙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针对这一现状,石家庄市公安局长安分局充分依靠科技力量,向网约房这一“灰色地带”亮剑攻坚,积极探索推行大数据、智能化、低成本管理网约房新模式,发挥职能大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收到了良好效果。

“我们依靠警务科技管理‘盲区’,打造智慧警务治理‘死角’,构建全新的网约房安全监管体系,网约房治理难题得以破解。”王晓龙说。

网约房成监管盲区

极易滋生违法犯罪

2020年春节期间,石家庄市长安区连续发生两起命案,均发生在网约房。

事实上,由于网约房从业人员未经过统一培训,内部经营管理不规范,一些房主为追求经济效益,只管收取租金而无视应尽的治安责任,导致网约房经营过程中极易引发各类案件,甚至有的不法分子把网约房作为落脚藏身地,将其作为逃避打击的“避风港”。

网约房的无序发展、野蛮生长曾经让长安分局副局长段利民颇感头痛。“网约房这个行业长期游离于法律法规边缘,监管严重缺失,成为客观上齐抓却都不管的‘灰色地带’。”段利民坦言,网约房运营前无严格审核准入制度,普遍存在无消防手续、无贵重物品寄存设施、无物防技防设施等问题。

相对于其监管难题和安全隐患,更令公安机关关注的是,网约房信息无法采集,容易滋生隐匿各类违法犯罪。据介绍,相当一部分网约房对入住人员不做记录,有的仅做手工台账,人员信息不能及时报送到公安机关,无证入住、一证多人、人证不符、无人看管等问题普遍存在。

对于网约房经营者来说,缺乏有效门槛和监管的网约房市场同样充满风险。“轻的比如物品损坏、邻里关系处理等,很容易产生纠纷;重的比如在房间内发生什么案件,对于经营者来说就是飞来横祸。这些我们都很不愿意看到。”一位长安区某商圈公寓的网约房经营者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在经营网约房的圈子里,不时会听到有人因为各种原因受到处罚甚至被依法取缔,每每都会感到心慌,对于相关部门以有效监管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他们非常期待。

2019年9月28日,《河北省租赁房屋治安管理条例》经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公安机关负责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工作;通过互联网渠道发布房源、预定并完成交易的网约房,网约房平台公司和租赁房屋所有人、入驻人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信息登记报送工作;公安机关应当指导、支持网约房平台公司和租赁房屋所有人、入住人通过信息化手段报送相关信息。

据此,加强网约房管理成为河北公安机关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是公安机关发挥社会治理职能、有效解决流动人口治安管理难题、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有力抓手。”王晓龙说。

摸清底数完善机制

积极打破管理僵局

近年来,为了加强网约房管理,各地公安机关进行多种探索,有的安装智能锁、密码锁,有的刷身份证进入相关公司系统,完成信息上传。但是,这些措施都难免程序繁琐、操作工序复杂。

“社会上有一些公司也会向我们推销一些设备,有的是具有智能功能的硬件设备,有的是一套管理软件,但是都会收取一定的管理维护费用。”前述网约房经营者对《法治日报》记者坦陈,他们对增加经营成本的办法不感兴趣,不少入住人员也对这些措施不满。

“网约房这种新兴业态,已是住宿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行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如何排除隐患、保障安全,成为当前社会治理中的一大难题,急需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担当作为、打破管理僵局。”河北省委党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教授马一超说。

基数不清、信息化建设滞后、办理登记不方便、租赁双方登记信息积极性不高、公众参与度低……经过大量调研,长安分局发现了目前网约房登记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据此对症施策,决定一面滚动摸排并完善制度机制保障,一面大胆运用先进科技手段,规范网约房管理。

为最大限度摸清辖区网约房的底数,长安分局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和“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的开展,以公寓楼、城乡接合部、高校周边社区等区域为重点,在全区开展了网格化、拉网式源头排查,按经营方式和房屋类别,逐一建档,全部纳管。

与之同时,在精准研判的基础上,在现行政策框架内,长安分局先后制订出台了网约房清理整顿实施方案、常态化管控机制、治安管理责任倒查机制等管控措施,为加强网约房治安管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障。

在掌握大量数据的基础上,5月19日,长安分局网约房智能化管理应用平台应时而生,具备身份授权登记,实名认证及房客租赁信息管理等功能,可以实现网约房实名登记、实时上传、实时比对、实时报警、精准打击的管控功能。

段利民介绍,新平台运行后,长安警方多次组织治安大队、辖区派出所、网约房经营者及系统开发人员座谈征求意见,不断修改完善平台设计,更好地满足网约房规范管理,实现系统各环节无缝对接。

智能管理精准查控

有效预防风险隐患

经过试运行后,今年6月,长安分局各派出所在网下摸底排查、网上巡查确认的基础上,迅速开展网约房经营人网上申报、注册并及时上传住客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并开通,逐一建立档案,全部纳入管控。截至目前,长安区累计录入系统并开通网约房183家,已录入平台客房2127间,累计上传住客信息38540余条。

长安分局网约房智能化管理应用平台运行后,民警不必再用上门登记、手工录入等传统手段,基本实现了实时采集、实时更新,达到“查不漏户、户不漏人”,节约了警力,提高了效率。

信息采集更快捷外,新平台实现管理手段更科学、打击布控更精准。据了解,该平台实施无感知智能化式管理,能随时掌控出租房屋承租人活动动向,及时发现可疑情况。如发现人证不一、一证多人等问题,平台可以向公安机关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根据平台预警,长安分局阜康路派出所连续抓获3名吸毒人员。

今年4月,张某因涉嫌污染环境犯罪被公安机关网上追逃。7月20日晚,张某入住长安分局河东派出所辖区某网约房,网约房智能化管理平台立即报警,分局接到报警后,同步向派出所发出指令,民警立即赶到网约房将该男子控制。

“通过收集的信息,平台能够实现自动比对、自动报警、网上布控等功能,能及时发现违法犯罪人员,及时准确掌握流动人口的流动状况,为有效打击、防范、控制流动人口犯罪提供可靠依据。”段利民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长安分局开发的该平台安装方便、操作简便,且不收取任何费用,可以充分保障房东权益,社区安全度和群众满意度、安全感得到大幅提升。

马一超表示,长安分局坚持依法治理原则,建立网约房智能化管理应用平台,利用智能分析技术自动研判预警,一旦发现警情,第一时间进行处置,既是落实相关规律法规明确的公安机关职责规定,也是科学应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之举。

“将房源、入住人员等信息实时上传至平台自动核查,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化解网约房市场的风险隐患,为人民群众构筑了一道坚实的法律屏障,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次有益探索,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价值。”马一超说。

王晓龙表示,在河北省网约房管理上,长安分局先行一步,该局将进一步完善网约房智能管理系统,为社会平安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标签: 网约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