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记者柳昌林 周慧敏)9月5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外宣布,海南长臂猿喜添两只婴猿,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至35只。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黄金城表示,海南长臂猿喜添婴猿,表明海南长臂猿繁殖状况良好,海南长臂猿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在稳步改善,海南热带雨林等自然生态空间得到修复和扩大。

资料图:B群海南长臂猿宝宝,5月份拍摄

海南长臂猿是世界上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之一。20世纪80年代,海南长臂猿仅存不到10只,是世界上濒危程度最高动物之一。

为保护海南长臂猿,海南于1980年建立霸王岭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霸王岭省级自然保护区提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到66.26平方公里,同年海南长臂猿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海南长臂猿的原始栖息地得到更加有力的保护。

资料图:D群海南长臂猿宝宝,8月份拍摄

海南通过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最严格的保护,开展栖息地修复、大面积种植长臂猿喜食的乡土树种等尝试,使海南热带雨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恢复。

今年55岁的王进强,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海南长臂猿监测队的一员,每个月他和队员都要在山里住上5天,跟踪监测这些雨林“精灵”。

他们通常凌晨4点起床,天亮之前就得赶到监听点,一路追寻着高亢清亮的猿鸣,统计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记录其生活习性等信息,并拍摄照片和视频。

国庆节假期期间,王进强带着10多名工人进山,种植长臂猿喜欢采食的树种。今年7月下旬至今,他们已种植树苗约1万株。

“这一方面是对热带雨林进行生态恢复,另一方面通过人工干预扩大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有利于它们更好繁衍。”王进强说。

海南长臂猿的保护案例,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的典范。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公园处负责人洪小江说,国内外大量科学研究对海南长臂猿保护的决策起到了指导作用。多年来,本地和国际研究人员直接参与了长臂猿生态学等关键课题的研究,如保护生物学、栖息地测绘、监测和修复研究,以及社区共管机制研究。

黄金城表示,围绕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十五年翻番的目标,海南将继续实施栖息地修复、生态廊道建设、长臂猿喜食植物种植等工程。

☆海南长臂猿科普知识了解一下

☆听,海南长臂猿的雨林“歌声”

点击观看视频

☆海南长臂猿的更多“美照”

资料图:在白沙青松乡斧头岭,长臂猿经过人工拉起的绳索穿越滑坡地带。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资料图:在树上栖息的一只黑色海南长臂猿。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资料图:白沙青松乡斧头岭,长臂猿在果树上穿梭觅食。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标签: 海南 长臂猿 案例 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