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出门打车,是当下相对普遍的一种出行方式。然而,“打车”的含义,早已从出租车延伸到了网约车。“现在,越来越多人习惯乘坐网约车出行,出租车生意不如从前。”在三亚开出租车十余年的张强说。

网约车作为新时代互联网经济新产物,是顺应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而产生的,也带动了一批人从事网约车司机行业。据悉,目前全国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250多万张。

随着社会进步,职业分类和名称也在发展变化,一个个新职业应运而生的同时,也有一些旧职业在消失。2015年7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与1999版相比,新增347个职业,减少547个职业。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汽车是奢侈品,司机是很多人向往的职业。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私家车成为很多家庭的标配,司机这项工作褪去了往日的光环,收入也没有了优势。”张强说,时下,他也开始尝试在手机上接单。

职业与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有专家分析指出,生产力的变化使得人类谋取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职业的变化。

弹棉花的工匠、修钢笔的师傅……如今,原来大家熟悉的职业在消失。资料图

时光流转,在物质已极大丰富的今天,有些职业正在消失。吴晓琴过去在琼海经营一家裁缝店,是当地远近闻名的裁缝。如今,她已告别这项曾感到无限荣光的职业,在家享受天伦之乐。

“以前,每逢过节,父母就会带着孩子们去裁缝店量尺寸,再扯一块合适布料做一身衣裳。那时,裁缝这个职业地位蛮高的,收入也不错。”吴晓琴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业也火热起来,人们开始在商店里买衣服。后来,随着网购的流行,人们逐渐开始在网上购买衣服,裁缝店越来越少。

弹棉花的工匠、修钢笔的师傅、电话总机接线员、街巷剃头的师傅……如今,原来大家熟悉的职业在消失。人们在经历职业兴衰的同时,也目睹了社会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

新技术、新职业,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风景。在不断诞生、发展的新职业里,我们追寻着社会进步的足迹。

标签: 海南 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