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新时代海南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本报今起开设《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看变化》专栏,刊发来自我省民族地区基层一线的典型报道,以反映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新生活。敬请关注!

海南日报记者 周月光

邢海平站不直也坐不下,他最舒服的姿势是平躺。但是,每天他都会坚持站起来。

11月17日上午8时,在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西黎村,海南日报记者见到邢海平时,他和妻子王翠娟正打算开三轮车去自家鸡棚运砂。只见他斜靠三轮车边沿,身体僵直悬在车外,勉强“坐”下来。

看他几乎悬在车外,记者担心他摔下来。“习惯就好了。”邢海平说,虽然自己身体残疾,但他从不认命。

邢海平是养鸡专业户。在村外的橡胶林里,他家有两个鸡棚。为了给新鸡苗“腾窝”,当天他们要把前两堆砂子运到鸡棚里敲碎抹平。

在鸡棚里,邢海平一边用铁钯把泥沙敲碎抹平,一边向记者说起他的故事。

邢海平出生于1976年。14岁时,一场高烧后,他开始浑身关节疼痛,医生说是内风湿。16岁这一年,由于病痛加剧,导致他此后3年卧床不起。“我要站起来,我一定能站起来。”邢海平说,这3年里,他一直暗示自己不要放弃。

19岁时,邢海平开始尝试下床走路,从一开始依赖拐杖再到逐步扔掉拐杖,他用了5年时间。“这5年里,我每天都会摔倒几次,但我每次都坚持自己站起来。”邢海平说。

扔掉拐杖后,邢海平来到海口,在一家工艺品厂从事彩绘工作。虽然工资微薄,但他每天都会工作十几个小时。他身上那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儿,感动了同事王翠娟。两人结婚有孩子后,回到了西黎村。

“为了谋生,我从事过很多职业。”邢海平说,他学过理发,养过豪猪,种过香蕉……

2018年,镇政府引入一家养殖公司到西黎村带动贫困户养鸡。邢海平积极报名,政府给他建了两个鸡棚。

“每天早上6点,我给鸡喂第一次饲料;每天晚上12点,我给鸡喂最后一次水。”邢海平说,虽然累,但他很高兴,自己终于找到翻身路子并顺利脱贫,“第一批养了5700只鸡,增收3万多元。”

“我这个病,后来医生诊断是强直性脊柱炎。”邢海平说,人不怕穷,不怕身体的病痛,就怕没有改变穷苦的志气。如今他坚持养鸡,还种槟榔。

西黎村家家户户都有粮仓,一般农户家有20多包稻谷,邢海平家却有40多包稻谷。“邢海平有苦干精神,夫妻俩虽然残疾,但他们不甘人后,事事争先。”西黎村支部书记邢子佳说,去年邢海平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本报抱由11月22日电)

标签: 身残志坚 腰杆 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