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记者 徐慧玲 罗霞 黄媛艳 苏庆明

产业用地大多已出让,剩余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紧缺——这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建设之初面临的一大考验。

受制于土地资源的新园区,如何化解可用土地有限和产业承载空间不足的矛盾?如何吸引南繁种业、深海科技等领域的优质企业“抢滩”?……一众问题接踵而至。

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崖州湾科技城的解题思路逐渐清晰:园区大胆闯、大胆试,通过盘活存量土地和房屋资源、“请农民上楼”等举措,让部分“沉睡”的土地得以“苏醒”,闲置的楼宇重新投用,不断化解土地供需矛盾。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通过租赁已建成楼宇,为企业、科研机构入驻提供保障。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大胆创新

分类施策解难题

11月22日早晨,矗立湾畔的崖州湾科技城楼宇林立,和煦阳光照在步履匆忙的园区办公人员身上,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早年间,这片土地上建有三亚市创意产业园,园区内已售未建的土地和建而未用的楼宇、厂房不少,使得2019年初建的崖州湾科技城面临着土地紧张的局面。

土地是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基础性支撑。当下,如何向土地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园区更好地发展产业,创造更多效益?

“管理局需要打出盘活存量土地和房屋资源的‘组合拳’,推动土地资源配置质量更高、效益更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林海说。

为此,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主动作为、大胆创新,根据每宗地的情况制定不同解决方案,分类施策破解“土地资源匮乏”这道难题——

对于企业长时间闲置又无开发计划的地块,积极推进土地收回,重新进行市场化开发;

对于政府征地原因造成的闲置用地,积极协调区政府完成征地工作,推动建设;

对于低效利用土地,积极通过市场化手段合作盘活;

收购、租赁企业建设好的闲置楼宇、厂房,为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入驻提供保障;

高品质建设安居房和安置房,“请农民上楼”,为腾出建设用地创造条件……

腾笼换鸟

闲置用地焕生机

思路已经清晰,可操作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园区急需为入驻企业、高校提供办公和教学活动场所,但办公楼、科研楼、员工宿舍等基础配套建设有周期,远水难解近渴。”科技城管理局财政金融处干部蔡志峰说,2019年,三亚楼市交易处于市场低谷期,园区内不少企业有意出售闲置楼房,让投入资金快速回笼,通过直接收购园区企业闲置楼房完善配套,无疑成为一条“捷径”。

“在收购园区企业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以下简称用友公司)闲置的楼房过程中,资金筹集遇到困难,收购金额达不到企业的心理预期。”科技城管理局财政金融处处长刘洋说,经过多轮的谈判博弈,2019年12月,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控股公司”)以低于市场价开始收购用友公司闲置的7栋写字楼,并对外出租。

2020年3月,签署三方合作协议不到一周,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团队就入驻用友公司出售的一栋办公楼内办公。

科技城的速度和服务,让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公司总经理张树彬感触颇深,“办公场所、人才公寓等一应俱全,企业轻松拎包入住”。截至目前,该公司贡献逾1000万元的税收,去年引进5家企业落户科技城后,还获得了相应的租金返还奖励。

为了让“沉睡”的土地焕发生机,崖州湾科技城也进行一番探索。

中兴智源项目用地由于征拆等原因,地块在2019年才成为净地,加之多种因素导致项目方产业导入困难,迟迟未进行开发。“经过前期大量沟通,管理局局属企业于2020年4月与中兴智源签订了《意向合作协议》,管理局正推进中兴智源办理土地证等手续,目前已初步达成以股权收购的方式进行合作的意向。”刘洋说。

此外,对于依法收回因企业自身原因闲置的益科博项目用地,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加快盘活利用,积极招商引资,计划建设标准厂房;在多方推动下,爱心中利研发总部项目由法院拍卖给大隆贸易公司,用于建设E智谷项目,从事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及应用生产……

既整治闲置及低效用地实现“腾笼”,又抓好改造提升和招商引资来实现“换鸟”,管理局和园区企业各得其所。昔日一些闲置的楼宇、土地一改萧条景象,如今的崖州湾科技城不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农民上楼

腾挪发展新空间

“请农民上楼”,为园区发展腾挪新空间,也是崖州湾科技城的一大尝试。

放弃祖辈一直居住的房子,刚开始,崖州区大蛋村部分村民心中有抵触情绪。

有人抱怨,自家本就是独门独栋的小楼房,搬到高楼里,生活成本会提高不少;有人忧虑,“上楼”影响的不仅是生活方式,更是一家人的生计,不种地,今后靠什么谋生?

可崖州湾科技城土地资源有限,若是把安置房都建成“顶天立地”的独栋房子,不利于解决土地问题。

如何实现双赢?“让利于民是核心,只有村民们觉得‘划算’主动‘上楼’,双方利益才能实现最大化。”林海说。

“请农民上楼”,首先要保障的是安置区环境、楼房质量。

“安置房建在科技城片区内,生活便利,由央企承建,房子品质有保证。同时安置区设置127平方米、85平方米以及42平方米共3种建筑面积的房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规划建设处处长林玉婷透露,安置房建成后将采用“自住+出租”的形式由村民自由组合选房,在保障村民自有居住需求的同时,42平方米户型的安置房可将根据村民意愿转化成出租房,交由专业机构统一管理出租,以保障村民长期稳定收入。

参观完安置房,今年46岁的大蛋村村民王明彤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起初我们担心去哪种田、住楼房花费多、不知道上哪儿挣钱,如今有科技城管理局统一管理公寓,每月有租金收入,还担心啥!”

让王明彤安心的不仅于此。安置房小区设有文化活动室、社区医疗服务站等基础设施;为住进安置房的村民子女安排三亚寰岛实验小学公立学位;为失地农民开展就业培训,园区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多部门联手让“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同步转变”, 农民自然乐于“上楼”。

一个个难题破解,一片片土地资源激活,一个个项目落地,一座产城融合的科技新城正崛起。

(海南日报三亚11月30日电)

标签: 存量 举措 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