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报记者 傅人意

高建明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高建明博士在查看育苗基地土壤情况。 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118次 一年送科技下乡次数

12月22日,在海口市城西镇苍东村,戴着一副眼镜、裤腿高高挽起的高建明,像往常一样来到这里“逛菜地”。他几乎每周都会来这里,有时甚至一天多次,就是为了在苍东村多示范推广几项绿色种植蔬菜技术。

“防虫网的门可要关紧,不然虫子进来了。”他一边用手整理菜地上的“蚊帐式”简易防虫网,一边叮嘱菜农蒋兆仁。

蒋兆仁种的菜长势不错,绿油油的菜叶光滑饱满,一旁的黄色粘虫板也没有粘到“漏网之虫”。

“多亏这个‘经济适用房’!”蒋兆仁说,尤其是在夏季的海南,由于高温多雨,虫害多发,这种简易防虫网,解决了他多年来高成本、难种菜的烦恼。

蒋兆仁口中的“经济适用房”,正是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高建明博士团队发明的简易防虫网。回顾这一年来,高建明奔走在各个市县的田间地头,将这项技术推而广之,越来越多消费者吃上了“绿色放心菜”。目前,该技术已经被省农业农村厅列为种植叶菜主推技术,并推广到全国十几个省份。

两年前,高建明在苍东村发现,菜农原本是通过加盖大棚进行菜地防虫,但实际上,很多大棚的大门却敞开着。“大棚内气温高,湿度大,叶菜容易发病,不得不敞开门让菜地空气流通。”当地菜农解答了高建明的疑惑。大门敞开,大棚的防虫效果就十分有限。

那有没有一种既防风雨、虫害,又降低成本的大棚搭建方法呢?心系着菜农的烦恼,高建明团队开始防虫网新技术的研究。

有几个月,高建明整天想这个问题,睡觉想,起床想,吃饭想,走路也在想,终于有一天他豁然开朗:是棚太大,种植户只能分批播种,给虫多的菜打药时,虫子跑到其他菜上,很快又跑回来,后来又发现防虫网网眼太大,跳甲等小虫子从防虫网孔钻进钻出。

找到棚内虫多的原因后,高建明想到了防虫办法:苍东村主要种叶类蔬菜,防叶类蔬菜上的害虫要用29目的防虫网,再就是要把过大的棚隔小,三、五天采完一个棚,犁地后,再晾地7天以上饿虫,直到网上看不到活虫,再播种。至此,高建明总结出大棚防虫新技术:用对防虫网,同种同收、晾地饿虫。

考虑到防虫网成本有点高,高建明又琢磨防虫网棚的简易搭法,为此他发明了一个带孔的“蘑菇头”,在地里栽好钢管后,将“蘑菇头”插在上面,塑钢线穿过“蘑菇头”托起防虫网,与原来用钢管拖起网相比,搭一亩防虫网棚只需要8000元左右,并且可抗台风,可用多年,平均到每年的成本不到1000元,种植户每亩每年增收7000元以上。

看到有的种植户还是搭不起棚,高建明又研发了不用搭棚的叶菜播种后铺网防虫技术:采完菜、犁地后,晾地7天以上,使虫子由于缺吃的、迁走或饿死,播种后,铺29目的防虫网。

“我把这个技术录成了短视频,今年参加全国农技中心主办的短视频大赛,获得了优秀奖。”高建明高兴地说,“新的一年,新技术将在全国更广泛的范围推开,将有更多的种植户科学种植蔬菜,让大家吃上绿色放心蔬菜。”

标签: 海南 周刊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