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

海南召开全省“六水共治”攻坚战动员部署会

宣布将系统推进

治污水、保供水、排涝水、

防洪水、抓节水、优海水“六水共治”

放眼国内

哪些地区的治水经验值得海南借鉴?

日报妹找到了“浙江经验”

↓↓↓

浙江

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美

但敢为人先的浙江

在一跃成为经济大省后

也曾一度 “因水而忧”

面对不清的水、不绿的岸

觉醒的浙江坚定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台州市金清水系上游长潭水库。严晨 摄

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

通过拆、治、归

让越来越多的江河奔涌、湖水荡漾、

溪水潺潺、岸堤景美

也倒逼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

转型升级、科学发展之路

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

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

治出了一幅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变奏出一曲

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浩荡长歌

↓↓↓

浙江全省上下驰而不息、持之以恒、齐心协力抓“五水共治”,做到了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城乡面貌大幅提升、“两山”转化通道不断畅通,实现了水质由“脏”到“净”、由“净”到“清”、由“清”到“美”的持续转变,切实治出了环境改善、水清岸美的新成效,2016年基本完成“清三河”目标,2017年基本完成“剿灭劣Ⅴ类水”任务,2018年以来建成176条省级“美丽河湖”,2019年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历史新高,实现了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国家“水十条”和“河长制”考核连年优秀;

治出了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新局面,持续推进工业和农业“两转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了产业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质量效益更好的方向转变;

治出了建章立制、常态长效的新机制,“五水共治”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推进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河长制规定》全国率先出台,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全省全面建立,实现了党政一把手靠前指挥,村、街道和企业、群众全方位联动的工作格局;

治出了各方点赞、百姓满意的好口碑,全国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黑臭水体整治现场会、水资源保护现场会、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先后在浙江召开,实现了公众治水满意度提升30.85%、公众治水支持度连年96%以上、涉水信访量下降43.7%,获得了国家部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肯定和赞誉;

治出了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硬作风,全省广大干部 “五水共治”一抓到底、久久为功,铸造了一支“治水铁军”,涌现了一批先进事迹和典型。为浙江生态省建设首个通过验收、美丽浙江享誉国内外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水共治”

不仅为浙江治水长效机制的形成

积累了经验

也为全国各地治水的思路与模式

提供了示范

以下是浙江部分地区的

治水成效和典型经验

↓↓↓

舟山:

统筹推进 亮点纷呈

普陀东港武岭湿地公园 图片由舟山市治水办(河长办)提供

深化河长制。出台关于深化湖长制的实施意见,实现五级湖长全覆盖,并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开展全市河(湖)长管理平台及手机APP等培训共计17批次3315人次;开展“千名河长大巡河”系列活动,首次启动河长约谈机制,各级河长巡河率提升到95%以上。

强化督查执法力度。把29项治水治污项目列入大行动办重点督办事项,及时提醒、督促责任单位限期落实;组织开展治水治污系列1号、2号、3号系列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检查人员3675人次;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治水治污重点难点,组织开展治水治污大比武、大检查活动,以比促改,形成“比学赶帮超”浓厚氛围。

营造全民治水良好氛围。开展“我要当河长”主题活动,组织全市“最美河湖”“最美河长”评选,开展“全民爱河·护河”志愿服务活动,开展 “治水治污·共治共享”专题网格走访,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

杭州下城区:

都市治水的善行者

美丽河道 叶子湫摄

以互联网+,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该区利用当前较为成熟的云上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平台,集成信息智慧治水。6000路监控覆盖下城全域,消除监管盲区死角。在河道推行电子治水作战图,集成河道水位、排污口、雨量等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立河道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立即整改的实时大数据应急模式,实现各部门同步治理,提高工作的共享性和时效性。

以科技创新,提升治水工作效率。在杭州市政管委会的支持下,下城区在中东河沿线开展智能井盖科研课题,在井盖上安装智能感应装置,打造中东河沿线智慧零直排精品亮点。通过通讯网络将数据直接传送至云上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井盖信息在线监控。一旦出现井盖移位、缺失、破损等异常现象,第一时间调度养护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处置。节省了人员监管成本的同时,最大程度缩短了处置时间,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因地制宜,化解市区治水痛点问题。在“污水零直排小区”的建设过程中,下城区因地制宜,探索新的施工方案。针对老旧小区雨污分流工程易对房屋结构、防水等方面造成影响的情况,在朝晖三区的雨污分流工程中,率先以加装成品pvc檐沟的形式将屋面的雨水引至东西两侧新建雨水立管里,以达到改坡效果。从目前试点的改造成效来看,房屋的结构未受影响,小区雨污分流效果明显。

兰溪:

整治豆制品行业

收获生态经济效益

胡大山湿地公园 图片由兰溪市“五水共治”办提供

豆制品加工是兰溪市上华街道里宅村的一项传统产业,远近闻名,但废水长期无序排放导致水环境不堪重负。近年来,随着治水工作不断深入,上华街道借势发力,建立豆制品集聚区进行整合治理,豆制品家数削减至16家,但产量由日产3500公斤增加到近6000公斤,年产值近亿元,每户利润达20万元以上,收获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整治过程中坚持有保有压,加强业主的宣传和引导,累计取缔无证豆制品加工作坊23家。在此基础上,成立豆制品行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投资600余万元建设豆制品加工聚集区,占地面积6亩,厂房及配套用房2000平方米,实行统一供电、供水、供气。

对豆制品加工产生的黄泔水作集中处置转化。投资170万元,建设可同时处理400吨废水的污水处理系统,生产废水进入储蓄池,再经沉淀池、曝气池等设施处理,水质基本达标后排入污水管网,至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实现零直排。同时将豆制品集聚区废水处置和达标排放情况纳入村级河长日常巡查重要内容,实现建管并举。

象山:

污水零直排,城乡齐推进

河道清淤现场 图片由象山县“五水共治”办提供

创建“污水零直排区”被列入宁波市、象山县民生实事工程。

对中心城区8个区块全面实施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全县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分别达到14万吨和7.5万吨。在农村地区,已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467个,其中集中式完成171个、分散式完成296个。

对已建污水处理设施注重优化运行管护。推进排水许可证核发,出台《象山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试行)》,组建成立合资公司负责全县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运行和维护,有效确保了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污水达标排放。

金华婺城区:

打造美丽河湖“三美”样板

安地喻斯村 图片由金华市婺城区治水办提供

综合施策,治出“生态美”。该区着力做好“综合治理、生态修复、景观建设”三篇文章,亮出莘畈溪“生态美”底色。综合治理已完成3座堰坝的拆除改造工程,2座堰坝在改造中,完成莘畈溪清淤2.87万方,种植桃树1000余株。生态修复,则通过在莘畈溪上、中、下游放流1000尾锦鲤,以提升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并已投资480万元进行绿化景观提档。景观建设,共建成桂雨飘香、紫竹林、飞升亭等5个景观节点,完成2个休闲公园、2个生态公厕和1个农耕特色休闲驿站建设。

因地制宜,打造“产业美”。依托莘畈溪水清岸绿环境优势,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助推“农业+”“体育+”旅游等绿色产业发展。结合莘畈溪生态廊道建设,完善3.6公里的亲水绿道建设;完成沿岸300平方米卵石台阶和200平方米卵石园路铺设。积极发展“体育+旅游”模式,带动旅游产业经济发展。

长效管理,呵护“水体美”。加强岸线管护,沿溪三个村重新选配村级水务员,按照划分的网格,每天巡查1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建立公众监督举报机制,提高群众管护参与度。强化河道保洁,将美丽河湖建设与基层党建工作结合,每月15日组织党员积极开展义务巡河、河道保洁等志愿者活动,同时每月定期对莘畈溪周边进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推进智慧治水,使用河长APP开展巡河,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属地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上一级河长协调解决。

宁波江北区:

美丽日湖焕新颜

日湖公园 图片由宁波市江北区治水办提供

宁波市江北区以美丽河湖建设为契机,坚持“标本兼治”“内外兼修”,打造鱼翔浅底、绿树成荫的美丽日湖。

截污纳管,切断污染源。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高标准完成周边全部6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疏通新设管网9000余米。同时实施公园海绵城市改造,沿湖新增1380平方米瓷透水砖铺装,增设2700平方米生态草沟、雨水花园,形成雨水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对临近的环城北路污水管道进行防渗阻漏工程,阻止污水渗漏进入日湖水体。

连通水系,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对翻水泵出水管进行管路改造,实现日湖与姚江的水系循环,提高日湖水量排放功效3倍以上,极大提升了日湖的换水和防洪能力。同时,在日湖及人工支流水域,通过种植净水植物、减少景观养鱼,实现饵料投放减少和水体净化。

景观提升,打造精品公园。在水体边缘种植桃柳、芭蕉等耐水湿的草树;结合驳岸及安全水域区,在不同水域区种植沉水及浮叶植物,增植荷花2000余株,种植鸢尾、千屈菜等各类净水植物500余平方米;在中心湖面上空新增彩色喷泉。整个公园形成了桃溪观鱼、黄金沙滩、伊甸园、森林氧吧、滨水步道等五大景点。

奉化:

零直排区创建有实招

萧王庙街道泉溪江小流域治理工程。图片由宁波市奉化区治水办提供

推行“一根管子接到底”全域截污纳管模式。以打通断头管、修复破损管、纠正错接管、改造混接管为重点,该区实施“主管道先行,精细化截污,最后50米纳管”工程,着力解决有管不入和无管可入问题。

强化分类治理。该区将工业企业雨污合流整治、“六小”服务业治理作为城镇污染源头治理重点,实行最严格水环境执法制度,大力开展电镀等重污染行业深度治理、小五金加工等“散乱污”行业拉网整治等。

注重督查考核。实施挂图作战,每月通报各镇(街道)治理进度和排名,并纳入到对各镇(街道)季度考核亮牌中。建立信息报送、督促检查、定期挂号督办等工作机制,对工作不力、进展滞后的乡镇进行通报,切实做到部署有检查、推进有跟踪、落实有反馈。

景宁:

咬定水质不放松

鹤溪河。图片由景宁畲族自治县美丽城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近年来,景宁县抓住水质提升与保障这一牛鼻子,水环境质量、污水处理水平、农业农村治理获得稳步提升。

多措并举巩固治水成效。开展“治水督查竞赛” “治水大调研”“排污水口回头看”“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等工作,制定出台《景宁畲族自治县河道保洁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单位保洁职责,统筹安排保洁经费,确保县域内大小河道均能得到长效保洁。同时加强重点水域的督查巡查,开展专项督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的督查行动,开展“五水共治”每月一督查,鹤溪河每日一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

提升污水处理水平。新建外舍污水处理厂经调试、运维,污水处理排放已经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开展污水处理水平提标试点工作。

提升农业农村治理。超额完成各项年度任务,包括13家存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封闭式集粪棚建设、建成美丽牧场4家、实现化肥减量203吨、农药减量1.06吨。此外,还完成农药废弃包装物7吨,回收率86.63%;完成3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点建设;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行政村254个,实现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100%,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

台州:

东海之滨的治水好手

路桥污水处理工程鸟瞰。王保初 摄

上下一心,建设“污水零直排区”。按照无规划、无方案、无审核不实施的原则,制定市、县(市、区)、镇(街道)实施方案,并实施挂图作战。相关职能部门均组建专家组,市治水办组建了共35人的专家库。强化多形式、多层次培训,参训人数达3万多人。

水岸同治,建设“美丽河湖”。在深入调查摸底,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印发《台州市美丽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近五年创建目标任务,提出“一轴一带、一区多片”美丽河湖布局。

精准施策,巩固治水成果。制定实施已消劣断面防反弹工作计划,将27个易反弹成为劣Ⅴ类的县控以上断面作为重点,制订一点一策,并对消劣防反弹重点工程及国家“水十条”断面重点工程实施一月一调度,实施月通报制度。

临海:

构建全民治水格局

印象灵湖 浙江新闻陈玲萍 摄

治水责任不放松。临海市19个镇(街道)分别召开河长述职工作会议和治水工作部署会,排出任务表,制定作战图。按照“一河一长、条块结合、分片包干”的管理责任体系,细化各河道具体负责人,实施网格化管理。

多级监督不放松。微信图文实现实时监督,通过层层监管及各种督查方式,让河道垃圾等无处遁形,把治水成效落到实处。

上下一心齐参与。临海党政主要领导带头巡河,并多次到各镇街道开展督查和现场办公。部门镇街多联动,市治水办联合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教育局、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举办系列活动;各镇街严抓落实宣传工作,创新形式形成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治水活动。

进村入户广发动。组建“五水共治”智囊团和宣讲团,进村、进企、进校、进企业开展宣讲。出动宣传车,在全市19个乡镇(街道)和头门港区进村入户发放宣传画册和宣传手册。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及微信、随手拍等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对“五水共治”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同时加大曝光力度,将焦点对准反弹河道、非法排污,曝光一批突出问题,广泛发动群众监督治水,营造全民治水氛围。

玉环:

率先一步亮点多

湖光山色 陈建伟 摄

率先在省内实施排污权二级市场交易。排污权资产化做法获省政府分管领导批示肯定,并荣获2018年台州市改革类优秀案例。

率先在省内县市一级出台《玉环市河(湖)长制标准化实施细则》。同时严格划定河(湖)长履职红线,规范考核与问责。

率先在台州市出台《玉环市“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明确3大类10大污染源整治重点,推行“十个一律”涉水违法行为处理规定。

常山:

水城共融 常山江如诗如画

水岸同治,提升全域水质。关停沿线塘库外源、小流域等各类养殖场365户,退养生猪9.8万余头,拆除违章养殖用房10.5万余平方米。加大沿线工业企业关停淘汰和改造提升力度,完成3家造纸企业、15家化工企业整治提升和搬迁入园工作。扎实开展“河长护水·项目攻坚”“涉水违建零容忍”重拳整治活动、“入排污河口”等专项整治行动。

工程治理,提升沿岸景观。实施常山港一期、二期工程,将美化、亮化、绿化及文物修复等项目一并纳入建设内容,打造集防洪排涝、健身休闲、美化环境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利综合体”,形成“一轴一心两区”,静动有序、层次分明、相得益彰的亲水景观带。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风景。在保障重点河段防洪排涝能力的前提下,注重维持河道原生态,形成自然生态景观。依托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人工景观特色节点。

椒江:

自我加压,只为清水润民生

岩头闸生态湿地

精细排查,对症下药。该区坚持管网排查先行,委托专业团队通过CCTV管道机器人进行疏通及精细化排查,共排查试点范围各类地下管线16公里,发现雨污管线混接、错接及管道脱节开裂、渗漏点等共计800余处。完成主干道路地下雨污管网排查并疏通64.4公里。

协作推进,狠抓进度。各街道、部门相互协作,在管网排查、设计、工程施工方面全面开启绿色通道,为工程顺利推进扫除障碍。

路桥:

治水生态旅游并进

金清镇游艇小镇

整治水环境,呈现生态美。该区桐屿街道对河道、池塘水面及岸坡进行美化绿化,种植红豆杉等树苗300株,修复河岸护栏700余米,修复生态浮岛,河岸美景现。螺洋街道岘头林村投入200多万元,建设山水泾岘头林段“回字形”生态绿廊建设,打造沿河美丽精品村。

厚植水文化,增添内涵美。路桥街道的元宝池通过清理,作为周边木制老建筑群的消防水源加以保留;路南街道肖王村现存的清代路廊、坦田王村现存的清代玉清宫等一大批涉水古建筑,经清理、修复、保护,重新焕发当地地标风采。池塘命名沿用历史名称,凸显人文色彩。挖掘整理汇编名河、名池、名井历史典故,并通过文化、立碑、讲述等形式让人知晓。

做好水文章,塑造品牌影响力。山水生态游,立足保护和发掘山水资源优势,突出生态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质。桐屿街道依托飞龙湖生态区水环境优势,打造山水绿心生态休闲区;金清镇剑门港村利用蓝色海洋资源优势,打造了“精品民宿、特色渔业、海滨生活”等生态旅游品牌。田园生态游,以原有的田园景观为依托,结合美丽内河网,全区共建成28个田园式生态公园,62个农村休闲公园。文化生态游,则结合人文历史、景观廊道发展水文化生态旅游,展现“名人故里、书香水乡”特色。

衢江:

纲举目张抓项目

工业整治工程。以“四无”企业(作坊)为重点,整治提升和淘汰“脏乱差”“低小散”问题企业(作坊)。

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工程。完成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监管平台建设并与省厅联网,下一步对平台数据进行完善,9个标准化运维终端已全部完成验收。因地制宜推广“全旺、举村、湖仁”三种垃圾分类利用模式,以点扩面有序开展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工作,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得到了显著提高。

北仑:

综合施策,提升河道生态活力

大力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启动大碶高档模具及汽配产业基地和大碶周隘陈村、小港新棉村、白峰上阳村三个农村工业集聚区雨污分流改造试点;投资1117万元对2006年前建造的12个老旧小区进行雨污改造提前完成年度考核任务;完成对新碶街道爱买商业街、康桥小镇、嵩山路美食城、京华名苑周边商铺和霞浦街道九峰北路餐饮街等排污改造。

为强化生态用水,该区通过建设引水渠、橡皮泵等措施,使各片区河水流动起来,恢复河道自净能力。

为让治水成效巩固扩大,北仑区通过深化河(湖)长“管、治、保”职能,创新“一河四长”,强化“四无二查报”制度,推动治水工作由工程治水向管理治水转变。还引进高清移动布控球设备,实时监控餐饮企业偷倒油污、餐厨垃圾等行为,坚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综合浙江新闻客户端、中国日报网、南海网微信公众号)

标签: 海南 妙招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