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以“愉快教育”而盛名的。这所由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1945年创办的上海市首批实验性小学,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愉快教育”的整体改革,提出“教学生5年,为他们想50年,为国家民族想500年”的理念,提炼“爱、美、兴趣、创造”四要素,至今已出版了17本教改经验文集,被国家教委誉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比较成功的模式,并作为第一批教改经验向全国推广。愉快教育教改成果获全国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愉快教育”是教育思想的一种根本转变,它是从培养人才的基本点出发,实施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并重的整体性人格教育,学校的优秀文化和历史沉淀在传承中提升。学校坚持办学宗旨: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的童年,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愉快的发展,旨在培养拥有“美好的心灵、聪明的才干、健康的身心、活泼的个性”的时代少年。

作为“愉快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学校富有文化内涵、文化气息、文化品质的读书活动由来已久,成为办学传统和鲜明特色。尤其是近年来,学校将读书活动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文化立校的深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文化赋予读书的高尚品质,用文化赋能读书的教育情怀,用文化赋增读书的长远效应,使读书活动进入了以文化人的新阶段,提升了读书活动的新境界。

让书香浸润校园生活,让阅读成为学生益友,这是读书活动文化的底色;与书相伴承“传统”,知书创文激“活力”,这是读书活动文化的本色;促进学生有文化的全面成长,这是读书活动文化的亮色。

学生从“被读书”到“要读书”,再到“会读书”,阅读已成为强烈意识和自觉行为。怪不得有人说,当你来到一师附小,一定会被浓浓的读书文化味所感染、所熏陶、所折服。

精彩画面

自制的“书签”别具一格

在一师附小,读书成为一次次追寻文化的快乐旅程,学生的“读后感”变成了五颜六色的“调色板”,变成了具有文化韵味的书签、卡片、小报、诗集,甚至绘本。眼花缭乱的“读后感”,活脱出学生沉浸在读书文化的浓浓氛围中而喜不自禁的快乐模样。

你瞧:五(4)班吴承译做的“书签”别具一格,卡通变体的猫头鹰贯穿,纸折出的形象活泼可爱,而这一“款”正与他的《狐狸打猎人》的“读后感”相得益彰。“近期,我读了几本书,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狐狸打猎人》,这本书中的故事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他话锋一转,俨如“猎人”,久经沙场,从容写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传言都是不可信的,只有亲自验证,才能知道是真是假,每个人都要有真本领,这样当遇到困难时,才能勇敢地战胜它。”这样的“书签”在一师附小是“家常便饭”随处可见,还成为学生课间交流读书体会的“大会师”。

而形状各异的小卡片、小报更独有一功。一则《愚公移山》的“读后感”做成了萝卜状卡片,富有寓意,分设“故事简介”“传说人物”“近义词”“反义词”小栏目,学习成果跃然纸上,出自四(3)班叶辰琳之手。而四(3)班陈季源制作的一张“读书卡”变成了思维导图,演绎了“牛郎织女”的万千气象,非常形象有趣。

校长鲁慧茹说:“读书活动的文化品位,正体现了愉快教育‘爱、美、兴趣、创造’的四要素,是校园文化书香化的集中反映。”

文化长线“做书房”

打造读书活动的“宜阅环境” 读书活动是“生态”的。

读书注重文化的潜移默化,环境匹配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师附小目前分为两个校区,布局充分体现绿色环保理念和愉快教育文化内涵,形成“绿、雅、美、乐”的怡人空间。

让随处阅读成为环境的“主角”

阅读环境的建设更有亮点。这里,阅读硬件到位,读书氛围浓烈,从学校展示大厅到每层楼的开架式阅读廊,再到班级阅读角,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条走廊都是各具特色的阅读区,一景一观,一室一馆,皆有书香。

随着阅读形式的多样化,图书馆启用“RFID自助借还系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充分满足学生对图书借阅量的渴望。技术的飞跃带来了服务的演化更新,逐步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向智能图书馆的转变。作为上海市中小学示范图书馆,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上海市中小学生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和全国读书读报先进集体、2018年被光荣地评为全国中小学“最美校园书屋”。

让图书馆成为阅读的天地

总校目前有1300名学生,拥有高、低年级两大图书馆,分别有500多平方米。位于一楼的低年级图书馆兼亲子阅读吧,内设讨论分享区域、合作表演区域、苹果小屋区域、数字阅读区域、亲子阅读区域等。森林小火车“阅读号”穿梭其中,学生们犹如小鸟畅飞在知识的丛林中,品味着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五楼的高年级图书馆,内设阅读演播区域、信息冲浪区域、个人外借区域、悦趣阁体验区域、教师阅览区域等。馆内色彩明亮,绿意盎然,充满着温馨和浓郁的文化氛围。总校区总藏书量101458册,学生人均62册,阅读走廊、阅读书库、流动书柜、自助阅读机、电子阅读屏、电子阅读茶几、班级图书角……在这里,静心阅读着的学生是自由的、快乐的、享受的。

文化热线“上书架”

培育读书活动的“特色项目” 读书活动是“动态”的。

学校以学生为本,注重读书活动的兴趣、智趣、志趣、情趣的广泛散发,经过多年努力,形成了一师附小独有风景的读书传统项目,让读书活动成为文化传播的热线。

传统显底蕴 一师附小古诗词大赛

一师附小古诗词大赛从2018年开始举办,3-5年级的学生可以自主报名参与。大赛每年一届,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届。从海选到复赛,最后到决赛,为时一个月。

海选和复赛采用的是笔试形式,通过诗词的背诵,古诗文常识的积累,以及诗词鉴赏等方面,考察学生的古诗词基本素养。

决赛则与中央电视台的诗词大会形式相似。选手们身穿汉服,有的手执羽扇,有的头戴发钗,很有一番古韵。

比赛题型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飞花令三部分。必答题考验的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抢答题考验的既是他们对文史知识的了解,同时也是现场反应的比拼。台上选手沉着冷静,对答如流,台下的后援团也整装待发,随时支招。

选手们经过了第一轮必答题的“找诗句”和“诗词接龙”两个环节的比拼,四支队伍比分相差无几,大家气定神闲地进入到扣人心弦的抢答环节。

这一环节包含了“诗词常识”和“点墨成诗”两部分。这是今年的场面情景:表现最出色的“傲雪寒梅队”,几次都在没有参赛队能答出的题中灵光闪现, “诗”出惊人。整个抢答虽然只有短短二三十分钟,却把诗词大会活动推向了高潮。

最后,“翰林队”获得团体第四名,“飞鸿队”以240分的成绩位列团体第三名,“羽扇纶巾队”以10分的微弱优势获得团体亚军,“傲雪寒梅”队以遥遥领先的280分获得了团体冠军称号。

结束了团体赛的角逐,台上只剩下了六位学生,最激动人心的个人赛即将开始,各年级的两位诗词小达人要通过“飞花令”的形式比拼出最终的“擂主”,都不免有些紧张。鲁校长分别为三组选手挑选了关键词“家”“人”“地”。擂主赛从三年级开始,两位小选手虽然年纪最小,台风却落落大方,而最后出场的五年级选手明显成熟老练,你一言,我一句,针锋相对,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最后,全校师生共同瞩目的年级组“诗词擂主”诞生了,三位选手在大家的掌声中接过了鲁校长颁发的奖状和奖牌。

诗词大会的成功举行,引导学生们走进了古典诗词的海阔天空,使他们在吟诗作赋中提升思想境界,提高气质修养。

特色溢文韵

自编《赏春、咏夏、赋秋、吟冬》诗集

这是一本本由学生自编的《一师附小学生诗集》, “赏春”的封面燕子翩翩, “咏夏”的封面荷花朵朵, “赋秋”的封面枫叶片片, “吟冬”的封面雪花飘飘,一年四季的景色在学生手中成为“调色板”,被赋予了自然的色彩,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炽热情感。 “孩子们用明眸捕捉春的消息,用耳朵倾听春的呼唤,用心灵感受春的生机,用妙笔描画春的诗意”,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谭姗姗曾在第一本学生诗集的《序》中有感而发。

这份“快乐读书长作业”,在学生手中,制作成了装饰精良的“传承中国文化 品味美好生活”的“赏春、咏夏、赋秋、吟冬”的款款诗集,令人耳目一新,爱不释手。

在一师附小,读书活动富有文化色彩,已成为主色调。

创意激才韵

创作《二十四节气诗配画》学生绘本

学生通过长期的读书活动浸染,激发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艺术的喜爱之情,也激发了运用所学知识表现诗意生活的创意之情。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发组织一次班队会,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了解二十四节气具体指的是什么?每个节气各有什么特点?去找找与节气相关的古诗,以及诗人的简介和创作背景,最后动手为节气“诗配画”。学生们在分头行动后自豪地告诉老师:二十四节气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巧妙的结合;它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华文化再次被国际社会认可。

而一本《二十四节气诗配画(一师附小学生绘本)》,就这样诞生了,54幅出自三年级学生之手的绘本为二十四节气配上了诗与画的佳作。

每一年都有很多节日,学校特意安排与此有关的阅读内容,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进行“节日阅读”,学生们纷纷去找找相关资料,了解民族节日的来历、历史、相关传说、习俗等,并结合自己在电脑课上学到的本领,制作电脑小报,兴趣高涨。

文化主线“设常柜”

强化读书活动的“顶层设计” 读书活动是“常态”的。

学校实施顶层设计,将阅读与课程教学紧密结合,使之具有结构化、系统化、长期化的保障。

三个“三”建立读书机制

在课程设置上保证——学校将读书活动“机制化”,每个年级课程设置上的三个保证:每周排一节阅读课、每周进一次图书馆、每周有一次借阅时间。

在阅读时间上保证——学校将读书活动“定时化”,在阅读时间上保证每天三刻钟:晨诵一刻钟——朗朗书声、午听一刻钟——静静倾听、晚读一刻钟——默默阅读。

在阅读内容上保证——学校将读书活动“演绎化”,三个维度让学生爱上阅读,让读书陪伴成长:师生共读——上好指导课,写好读后感;社团互读——以书会朋友,以诗聚相会;家校齐读——爸妈故事会,好书共分享。

语文走进阅读更有章法

本学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双减”,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语文组老师结合阅读教学和学生年段特点,开展系列学科活动。

一年级:“走进故事王国”讲故事比赛。为了激发一年级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和勇气,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学校在金秋11月拉开了“走进故事王国”讲故事比赛的序幕,学生积极报名,精心准备了视频。同时也挖掘出了一批讲故事佼佼者,他们不仅表达能力强,还有极强的表演欲。在所有提交的视频中,各班根据要求选拔出了5名故事大王以及若干名“故事达人”,在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的学生则获得参与奖。一枚奖牌、一张奖状、一份礼品给学生们带来了莫大的鼓励。

二年级:突出主题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重要的能力之一。二年级语文教学,以单元为依据,确定了植物篇、农家篇、儿歌篇、风光篇和伟人篇等主题,并以此选择文章。文章既有简短、浅显的儿歌,也有篇幅较长的故事、散文。对于文本的理解反馈,既有读、思、写等颇具语文特色的方式,又有演、画等跨学科整合的方式。

三年级:开展“与书交朋友”读书小报制作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与书交朋友”读书小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通过“好词好句摘录”“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板块,让学生积累词句,表达阅读感受,从而有感想、有收获。阅读小报的创作不但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形成积累,培养阅读、想象、创新的习惯,更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读写能力。

四年级:做“阅读卡”进行读书交流。四年级的语文学科活动延续了三年级的“快乐读书吧”,结合教材上的“神话故事”单元,推荐学生阅读神话。通过做“阅读卡”进行读书交流,完成后在班级中展示,并评选出“我喜爱的阅读卡”。通过活动,学生将自己印象深刻的神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出来,激发了想象力,同时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神奇色彩,体验了更多的阅读乐趣。

五年级:在“书签”上写写画画分享感受。五年级组的语文学科活动,结合课外阅读推荐学生三本好书《狐狸打猎人》《人民卫士》《城南旧事》;让学生在书签上写写画画,分享对这三本书的阅读感受。这样,既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又能把自己的体会加以分享,还能陶冶情操。

阅读工具的开发

阅读工具的开发,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和习惯的养成具有极大的作用。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落实“快乐读书吧”的教学要求,学校根据单元的语文要素,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阅读工具——“阅读成长档案”,助力学生课外阅读,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阅读成长档案”由五部分组成:一是“阅读进度表”:每天设定固定阅读时间,形成阅读习惯,体现持续性和连贯性,显示阅读量;二是“书籍基本信息”:学生选择所阅读的一个故事完成阅读记录,填写相关的信息;三是“我眼中的神奇”:学生在选择的故事中将令自己感到神奇的情节进行摘录,积累作文素材,积累成自己的资料库;四是“我眼中的主人公”:选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作简要的评价,边阅读边思考,将故事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五是“我发现了神话的奥秘”:发散性思维,在大量阅读后进行归纳总结,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写下发现了神话的什么奥秘。

阅读指导工具,既帮助学生独立地运用方法,专注地去阅读整本书,又能够让他们建构起这一类书籍的阅读方法和思维习惯。

标签: 愉快教育 教育思想 学生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