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科学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包括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也包括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注意挖掘科学的人文内涵,渗透道德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挖掘价值取向,渗透德育

科学课程的内容编排主要是以学生所熟悉的身边事物为研究对象,这些内容本身就包含着非常广泛的内涵,这就要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价值,让它渗透到科学课中,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品德也得以升华。

创设教学情景,以情感人

科学课的学习提倡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创设相应情境,目的是引发学生以积极态度来体验,核心价值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教育于无形,避免空洞的说教,也是在学科中渗入德育的重要原则之一。

巧用评价功能,明确导向

探究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不愿合作的情况:或是因为学生兴趣浓厚,都想亲自体验一下,结果成员间发生争执;或是因为成员间性格不合;或是因为个别成员对本次探究不感兴趣,不想参与研究,等等。但究其深层的原因,是学生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这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合作意识。要充分利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将德育目标融入其中,可以避免课堂上纯粹的德育说教,激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教育。

巧用语言描述,重在熏陶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师丰富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更专心进行探究活动。特别是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这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科学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之外,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陶冶情操,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课堂渗透德育,有其特殊的方法和途径。应该把德育内容融入科学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忌讳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努力做到教育而无痕,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情感得以熏陶,品德得以培养。

标签: 科学课程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 德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