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不少学生惊喜地发现,学校多了许多体育教师,有了更多体育课和社团。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占比升至10%-11%,仅次于语文、数学。乘本学期新课标正式实施的东风,各学校大力引进体育师资,推行体育课程改革。

每天都有体育课 学生更阳光了

在老河口市洪山嘴小学的课表上,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国家规定的课时数是一周四节,该校增加到了五节。该校校长杜玉山介绍,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中也安排了特色足球、篮球等体育社团课外辅导活动。

老河口市一至八年级学生每天都有体育课。不少学校还开发了体育校本课程。体育课从“小科”“副科”逆袭为重要科目。

在老河口,体育教师也成为除语文和数学教师以外人数最多的,且在新招教师中对体育老师人数也有倾斜。该市教育局副局长郝元朝介绍,在今年新招义教教师中,体育老师达到10人,占新招义教教师总人数78人的12.8%。

“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体育课,老师会带我们玩游戏,教我们打球,经常有小比赛,很好玩。”9月30日上午,洪山嘴小学学生韩宇泽说,自己以前在家喜欢玩游戏,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加入了学校足球队,越来越喜欢运动了,性格也越来越开朗了,也更自信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该校的体育社团、体育活动也大幅增加,家长对此非常欢迎。“以前我们搞足球比赛,家长不支持。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后,他们改变了态度。现在,学校搞体育和艺术类比赛,家长们都主动要求来看,就连去襄阳比赛,不少家长还自费开车去观看。”杜玉山说。

“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们身心发育的敏感期和技能获得的重要窗口期,加强体育锻炼非常有意义。为了做好体育教育工作,我们还将学校体育工作组织领导、学生体质等纳入评价体系,推进体艺评价改革,以此让孩子们更好地锻炼、成长。”郝元朝说。

打造特色课程

学生爱上操场

根据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围绕主题,不少学校积极探索提高上课效率、练习密度,让学生更好掌握运动技能,也让体育活动更有趣的办法。

在松鹤路小学,学校改变以往的体育教学机制,不以考试为目的,而是以锻炼身体为根本,教授学生各项运动技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动作,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让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情绪中进行体育锻炼。

该校副校长杨丽告诉记者,除了落实新课标的内容外,学校会在每个年级开展体质检测,引导教师关注每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每个年级都将开设适合该年龄段学生且符合学生兴趣的特色体育课程。

“除了足球、篮球、羽毛球、跳绳、乒乓球、田径等体育活动外,轮滑、体育舞蹈这类新兴体育运动项目被纳入体育课程。”杨丽说,该校一年级学生每周都有一节体育课用来学习轮滑和体育舞蹈。

此外,松鹤路小学每学年举行竞技和趣味运动会、足球、篮球、乒乓球、跳绳、长跑、特色课间操等竞赛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其身体素质,提升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在“双减”的大背景和新课标的实施下,学生被拉回操场,享受运动的快乐。

班主任变“体育导师”

家长成“校外运动教练”

在市三十五中,校长、老师们每天都要与学生一起上操、做操。与孩子们一起做操的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体育工作不仅是体育教师的工作,班主任也是重要的‘体育导师’。”市三十五中校长宋海潮介绍,各班班主任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把运动作为班级建设的重点,班主任与学生共同运动,分析学生体质监测结果,组织班级评价,指导学生进行家庭锻炼等,为学生营造有活力又有热力的班级运动氛围。

该校各班班主任除了陪学生跑步、做操外,还陪孩子们打篮球。“老师经常和我们一起切磋球艺,我们跟老师的关系更密切了,心也更近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市三十五中八(10)班学生胡婧宇说。

体育锻炼,不只在学校,不仅在课堂上。宋海潮说,学生放学回家后,校外锻炼就由家长负责。该校倡导“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长第一守护人”,赋予家长“校外运动教练”的职能,要求协同做好学生“课外锻炼一小时”的双向管理。

“孩子们回家后,我们会一起打球,现在我们沟通的机会更多了,孩子们有什么想法也会及时和我们沟通。”不少家长表示,课外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身体,也让亲子关系更密切了。

(记者 王世翠)

标签: 体育教师 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 延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