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以及养老需求增长,养老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在此背景下,银行、保险在内的金融机构纷纷瞄准“银发经济”、抢滩“养老金融”市场。

不过,虽然多家机构争相布局,但当前养老金融产品仍然存在选择较少、规模不足、标准待统一等问题。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坦言,目前我国养老金融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的研发和业务创新等方面还缺乏足够经验,正在摸索中前行。

市场养老金融需求巨大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正在加快。央行上月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0年)》,就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具体包括:稳妥创新适老化投资理财产品,丰富完善各类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助力老年群体实现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合理安排消费支出享受更加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等。

居民个人养老金融需求也在迅速增加。10月15日,在武汉市洪山区一家股份制银行营业网点内,65岁的黄爹爹前去咨询如何打理自己的养老金。“目前存款利率不高,但是如果把积蓄都存了5年或者10年的存款和理财产品,又怕将来万一生病要用钱。”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想找专业理财人士咨询打听一下,有没有合适的产品。”

事实上,不少中青年也有心去规划养老。“我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养老金测评’的链接,可以根据自己的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等数据,计算未来拿到手的退休金。”39岁的胡女士说,“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科学,但算出来的数字让自己觉得,必须从现在开始规划。”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就此表示:“养老储蓄和养老投资,确实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事。养老金融是全生命周期的规划,需要从年轻的时候、最好是刚有收入开始就要进行准备。”

银行业侧重养老财富管理

有市场的诱导,也有监管的引导,包括银行、保险在内的各家金融机构正在抓紧布局养老金融市场。

银行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纷纷宣布打造老年客群的专属品牌、产品、服务、行动计划或权益体系。今年1月,中国银行发布《支持银发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共涵盖五大方面23条措施。其中,“加大集团保险资金投资力度”“推动设立老龄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全面参与养老金三支柱建设”“加快保险产品创新推广”“打造科技领先的智慧康养综合服务平台”等措施亮眼。

今年6月,交通银行发布“交银养老”金融战略行动计划20条,提出在养老财富金融方面将创新长周期养老财富管理,优化养老金融线上服务体验。同时,加大养老产业投资力度,支持旗下子公司联合社会资本设立、参投养老产业基金。

此前,多家银行也已部署相关安排,例如,建设银行提出构建“养老金融生态圈”;中信银行提出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享、老有所游”六大目标等。此外,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和兴银理财等诸多理财子公司也均有相关养老产品销售。

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目前主要通过养老产业金融和养老财富金融两个方面布局,一些具有多牌照的大型银行会融合旗下资源,形成自身的养老金融全方位解决方案。

保险业紧盯养老社区发展

不同于银行的是,保险业主要将目光聚焦在养老保险产品和养老社区发展。

一名保险业内人士介绍说,不少险企推出了养老年金险、长期护理险、健康医疗险等,帮助消费者“未雨绸缪”。此外,险企还加大养老保险产品创新。今年6月1日起,6家人身险公司在浙江省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除了创新保险产品,越来越多的险企尤其是大型寿险公司将保险与养老社区挂钩,鼓励客户投保一定金额的产品,获得入住养老社区的资格。例如,泰康便投身养老和医疗产业,其“保险+医养”的模式目前已经覆盖全国多个重点城市;中国太保也已经在7个城市落地8个太保家园项目,累计开工63.68万平方米。

此前官方透露,截至2020年9月,共有10家保险机构投资47个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上海、湖北、海南、江苏、广东、安徽等20个省市区,床位数量达84155个。

而平安集团将自身定位差异化:推出居家养老服务,服务水准对标社区养老甚至集中养老。该集团表示:“将通过线上管家提供衣食住行、财康乐养护终十种不同的服务。”

“长周期”成为关键词

分析人士指出,养老社区从建设到运营、盈利,资金需求量大、周期较长。事实上,不仅仅是保险产品和养老社区的发展具有“长周期”的特点,对于“养老金融”产品来说,“长周期”都将成为关键词。

交通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金融助力养老要从客户生命周期的养老需求角度出发,既要关注银发人群更要关注未老一族,提出创新长周期养老财富管理;建设银行也提出积极推进养老储蓄、养老理财、护理保险等中长期限养老金融产品创新;中国人保提出,加快发展长期养老、年金、护理等保障型人身险产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群体的真实需求;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王滨此前也表示,将按照监管要求加快向长期化、净值化方向转型。

一位来自基金公司的业内人士介绍,从养老基金来看,居民对低风险的养老基金投资更多,中高风险的养老基金投资较少。“核心原因就是居民把这部分养老资金当做短期理财资金的替代品,过分强调短期的安全性。”

不过,在已经研究了一段时间养老产品的王女士看来,市场上可选择的产品也确实不多。“真正在选择长周期的养老产品时,我感觉除了养老目标基金,是以投资者退休日期为目标,在产品设置上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其他领域很难选择到理想的长期投资产品。”

个人养老产品才刚刚起步

“其实,广义的养老金融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养老金金融,二是养老服务金融,三是适龄产品金融。养老金金融是养老金融的核心和主体,实际上就是三支柱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董登新告诉记者,第一支柱指的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用人单位的补充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就是个人养老金。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于2018年刚刚起步,也包括了三个序列的产品:最早推出来的是养老目标基金,然后是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最后是今年刚刚推出的银行理财版的个人养老金产品。”董登新说,从基金版到保险版再到银行版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各有特色,基金版主要是以公募基金的投资风格来满足投资者的收益和风险的需要;而保险版主要是保险产品的形式;银行版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所以三个序列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在风险和收益上都是不一样的。

董登新分析说,目前无论是基金版、保险版还是银行版的个人养老产品都处在起步阶段,在产品的研发、业务创新方面还有待摸索。

对于养老金融的发展谋篇,金融监管也有多次表态。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表示,总的方针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现有业务规范,就是要正本清源,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清理名不副实产品。另一方面是开展业务创新试点,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际正反两方面经验,探索养老金融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标签: 养老 金融机构 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