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2021光谷瞪羚企业峰会”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举行。“2021年光谷瞪羚企业高技术十强”“2021年光谷瞪羚企业高成长十强”和“2021年光谷瞪羚企业高价值十强”出炉,并接受大会授牌。

大会发布的《2021年光谷瞪羚企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度,光谷共认定瞪羚企业502家,总营收243.6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64家企业营收过亿。上榜企业2018年员工总数为2.9万人,2020年增加至4.4万人,近3年吸纳了大学生就业近万人。

502家瞪羚企业中,有216家为首次上榜,占比43%,较2020年“上新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这批“新科瞪羚”的年营业收入共达64亿元,近两年复合增长率达80.8%,其中76家实现收入翻两番。

瞪羚企业,专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并跨越了创业“死亡谷”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它们具有与瞪羚羊共同的特征:个头不大,却跑得快、跳得高。

“瞪羚企业是探索成长跃迁的先行者,始终保持着强劲的高速成长态势。”北京长城战略咨询副总经理赵荣凯介绍,最近三年复合增长率排名前十的瞪羚企业,增幅起步都在248.2%以上,复合增长最高的保利沃利科技(武汉)有限公司,达到505.7%。

从这些“瞪羚羊”的“含金量”看,2020年,光谷瞪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34.3亿元,近两年利润总额增量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35家,近四成企业利润率超过20%,其中30多家利润率超过40%。

“这说明光谷瞪羚企业的发展质量是比较高的。”武汉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过去11年的成长周期看,会发现光谷瞪羚的新生力量在不断涌现。今年216只新晋“瞪羚羊”的平均年龄仅为4.5岁,超过6成的“瞪羚羊”在3岁到7岁,且成立时间越短,新晋成为光谷瞪羚的占比越高。此次新上榜的杰开科技、滴水智能、光迹融微等“瞪羚羊”,都是2020年才“出生”的。

自2011年起,东湖高新区开展光谷瞪羚企业培育工作,先后三次修订发布瞪羚专项培育政策,为光谷瞪羚提供了一系列定制化服务。今年是光谷瞪羚培育的第十一年,企业数量由最初的30家增至今年的502家,11个年头增长了16倍,累计入选的瞪羚企业达到1300余家。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汪祥旺表示,光谷瞪羚中,已涌现14家上市公司、6家独角兽企业,这些瞪羚企业成为了中国光谷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今年10月,省科技厅发布首批湖北科创“新物种”企业榜单及发展报告,光谷有210余家企业入围,占比超四成。这说明,光谷瞪羚企业培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今后将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场景、新业态,加快链接高端顶尖资源,为光谷瞪羚企业发展壮大按下“加速键”。

本次峰会由武汉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与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共同主办,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承办。飞思灵微电子、光庭信息、敏芯半导体等近百家光谷瞪羚企业负责人、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及企业服务机构代表参会。

奔跑吧,瞪羚!

光谷瞪羚高频出没的六大产业领域、32个细分赛道

从《2021年光谷瞪羚企业发展报告》看,目前光谷瞪羚企业主要分布于六大产业领域、32个细分赛道。其中,近七成光谷瞪羚企业分布在光电子信息、数字产业和生物医药领域,近三成光谷瞪羚分布于医疗器械、光通信、数字文娱、环保服务等赛道。

光电子信息领域光谷瞪羚企业126家,占比25.1%;数字产业领域光谷瞪羚112家,占比22.3%;生物医药领域光谷瞪羚企业107家,占比21.3%;绿色科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领域光谷瞪羚企业分别为73家、44家、31家,合计占比29.5%。

光谷瞪羚企业一直是产业新赛道的开拓者。今年上榜的502家光谷瞪羚企业中,医疗器械、光通信、数字文娱、环保服务、生物服务赛道的光谷瞪羚数量分列前五,合计占比34.3%。奔跑在特种装备、芯片设计与制造、智慧交通与出行、北斗、智能电网等赛道的光谷瞪羚企业数量均超过20家。

光电子信息瞪羚数量最多

2020年,126家光电子领域光谷瞪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同比增长49.0%。精毅通电子、永鼎光通、英飞光创、芯来科技等光谷瞪羚成立时间较短,盈利表现优异。

数字产业瞪羚平均营收最高

2020年,112家数字产业领域光谷瞪羚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9.7亿元,同比增长50.6%,平均营业收入超6200万元。芯知软件、机变酷卡、通力互联等光谷瞪羚成立时间较短,创收能力强。

生物医药瞪羚营收增长率最高

2020年,107家生物医药领域光谷瞪羚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60.7%。在91家2019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万的光谷瞪羚中,纳磁生物、中古生物、安友医疗等37家光谷瞪羚近两年营收增长率超过100%。其中,纳磁生物近两年营收增长率达到惊人的2880.18%,紧随其后的中古生物为1166.21%。

绿色科技领域瞪羚分布最集中

2020年,73家来自绿色科技领域的光谷瞪羚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47.2%。近七成企业分布于环保服务和智能电网赛道,企业数量分别为30家和21家。格蓝若智能、精能电子、泾渭环境科技等成立时间在5年之内的光谷瞪羚成长快速。

医疗器械赛道新晋瞪羚数量最多

2021年,医疗器械赛道中的新晋光谷瞪羚20家,占全部医疗器械赛道光谷瞪羚数量的45.5%。

特种装备赛道新晋瞪羚占比最高

2021年,特种装备赛道中的新晋光谷瞪羚企业15家,占全部特种装备赛道光谷瞪羚数量的65.2%。

光通信和数字文娱赛道

瞪羚营利能力较强

今年上榜的74家光通信和数字文娱赛道光谷瞪羚,2020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5.9亿元,其中有19家光谷瞪羚2020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

这四大赛道瞪羚更具活力

光谷瞪羚平均成立年限为6.4年,而企业数字服务、新零售、数字文娱、芯片设计与制造、智慧医疗赛道的光谷瞪羚,平均成立年限多在6年内,与其他光谷瞪羚相比更为年轻。

光谷“瞪羚羊”闯出14家上市公司

6只潜在“独角兽”浮出水面

截至2021年10月,光谷已累计有盛天网络、理工光科、锐科激光、明德生物、帝尔激光、斗鱼直播、嘉必优、兴图新科、福禄网络、科前生物、路德环境、四方光电、中科通达、康圣环球等14家瞪羚企业成功上市。

其中,四方光电、中科通达、康圣环球3家企业,均为2021年上半年登陆资本市场。2020年上市的瞪羚企业也有4家。

武汉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光谷瞪羚企业2018年以后集中迎来上市潮,从入榜到上市,平均历时6.2年。而上市的光谷瞪羚企业,从创立到上市平均历时12.5年。

2019年,斗鱼直播曾创下光谷瞪羚最快上市速度记录,从创立到上市敲钟仅用了4年时间。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至少有159家光谷瞪羚合计获得超113亿元的股权投资,累计获得融资额超1亿元的光谷瞪羚有28家,融资额合计超80亿元。融资在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的光谷瞪羚有24家,融资总额超16亿元。融资额10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的光谷瞪羚有75家,占比47.2%。

2021年1至10月,已有26家光谷瞪羚企业公开披露了股权融资信息,累计融资金额超30亿元,投资方包括腾讯、OPPO、扬子江药业、航天宏图、泡泡玛特等大企业和红杉资本、达晨创投、恒信华业、济峰资本等知名创投机构,股权融资保持着较高活跃度。

作为光谷瞪羚头部企业,滨会生物完成6亿元战略融资,纽福斯生物完成4亿元B轮融资,聚芯微电子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极目智能完成2亿元C+轮融资,爱博泰克完成9290万美元C+轮融资,迈特维尔、杰开科技等,融资额均在1亿元及以上。

2018年以来,医疗器械、数字文娱、芯片设计与制造、创新药与基因科技,持续为融资热点赛道。而2021年新获融资的光谷瞪羚,也多集中分布于创新药与基因科技、医疗器械、自动驾驶、芯片设计与制造赛道。

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光谷瞪羚加速成长,已成为“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的后备军。今年,光谷瞪羚中已有敏声新技术、敏芯半导体、聚芯微电子、华大吉诺因、纽福斯生物、库柏特等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浮出水面。

据了解,“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含)10亿美元、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的高成长企业。而“潜在独角兽”企业,是成立5年内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1亿美元,或成立5年至9年、最后一轮融资的投后估值达到5亿美元的企业。

标签: 光谷瞪羚 企业 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