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2021年全市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2022年全市经济工作,要求全市上下加压奋进、直面挑战、迎难而上,以全域竞进的姿态确保“再续精彩”。

2021年圆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面对“两难多难”“既要又要”的多重挑战,面对“补回来、追回来”的艰巨任务,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一路承压、一路向好,圆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经济总量有望突破5000亿

2021年,经济总量有望突破5000亿,规上工业、固投、社零额、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3%、26%、25%、50%左右,总体恢复到2019年水平。时隔七年,宜昌经济强势回归全省第一方阵。宜昌在湖北中部地区率先形成"1+2”龙头带动格局。

●招大引强取得历史突破

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增长53.9%,其中过百亿元6个、过50亿元16个。最具标志性的是,投资320亿元的邦普一体化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成为我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招商项目,宁德时代在宜投资有望超过500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86个,在建项目1285个,均创历史新高。

●优势产业增加值占50%

随着宁德时代、山东海科等一批头部企业重仓宜昌,化工产业成功切入新能源、新材料赛道。其中,1至11月,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0.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南翼协同迎历史性开篇

担当引擎、抱团发展,“宜荆荆恩”城市群经济总量突破万亿。推动“当枝松宜"联动打造全国百强县城聚集区,宜都、松滋协同发展先行区,首批51个项目开工建设;与恩施共建柑橘、茶叶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2022年全域竞进冲刺全国城市50强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市委综合研判形势,提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力争1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力争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力争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力争12%,进出口总额增长12%、力争15%,新增城镇就业7.3万人以上,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全力冲刺全国城市50强。

就此,市委将成立“强产业、优功能、壮筋骨”作战指挥部,强力实施“1+5”行动。各地各部门将坚持顶格标准,保持满格状态,一切奔着目标去、奔着完成任务去,“干好每一天、喜迎二十大”。

●投资拉满弓

加快谋划推进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水利、能源、城市管网和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固废污水垃圾处理、新基建等方面重大项目建设。将10亿元以上项目纳入在线监测,对50亿元以上项目实行“指挥部+主动认领任务”服务,实现从开工到投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重点项目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一般产业项目两年内必须竣工投产。既紧盯新签约、新开工,更紧盯新注册、新入统、新投产,真正以实实在在的投入推进实实在在的发展。确保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00个,其中过100亿元17个,新建成亿元以上项目50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0亿元以上。

●招商再突破

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和头部企业,聚焦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确保新签约亿元项目600个以上,新开工入统项目560个以上,新招引外向型项目110个以上,实际到位资金2300亿元以上。

●消费扩容提质

围绕汽车、住房、家电、旅游、大宗农产品等带动力强的行业领域,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做到每季有主题、每月有活动、每周有促销。确保举办会展不少于100场次。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直播经济、平台经济,培育消费热点。

●出口再扩大

用好用活综保区、三峡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着力引进一批加工贸易、保税加工等项目落户。突破性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加快工业裂变突破

做大做强绿色化工当家产业,围绕宁德时代等龙头企业补链强链,构建动力电池全产业链,谋划新能源整车制造项目,催生新的增长点,建设世界一流电子化学品基地、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开展生物医药攻坚行动,紧跟技术前沿,全力扶持人福、安琪、东阳光、奥美等企业发展壮大,努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

探索建设光伏、风电、抽水蓄能、页岩气开发等项目,推进风光水储一体化,前瞻布局氢能产业链,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大力推进“数字赋能、技改提升、制造焕新”,梯次谋划、滚动实施技改项目,确保完成投资850亿元。

●推动三产优化升级

整合“两坝一峡”旅游资源,创意发展夜游夜演、沉浸式旅游等业态,加快旅游度假区、A级景区、全域旅游示范等创建,优化旅游交通组织,全力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加快推进长江三峡游轮中心、古今·大南门、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屈原文化公园、西坝不夜岛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力争新引进金融机构2家,确保存贷款规模双双突破5000亿元。实施上市企业倍增工程,新增上市企业3家、报辅报审企业5家。推进焦柳铁路扩能升级,构建宜昌至北部湾“江铁海”中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航空货运,积极推进全货机航班航线落地,打通国际航空物流通道。改造提升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工业物流,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加快三峡大数据产业园、三峡紫阳大数据中心、点军三峡智谷建设,力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获批。

●促进农业提质保供

围绕八大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培育引进一批自带流量的链主企业、头部企业。加快建设三峡柑橘交易中心、农业科创中心、三峡畜牧产业园。农产品依托龙头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市场,叫响宜昌蜜桔、宜昌宜红、宜昌毛尖等区域公用品牌,让“宜”字号农产品“火”起来。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万吨以上。

●筑牢科技硬核支撑

培育创新主体、创新人才、创新生态,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加快微电子关键化学品、磷石膏综合利用等核心技术攻关。规划建设环三峡大学创新生态圈、宜荆荆恩科创走廊,组建磷石膏产业研究院,打造南部列阵产业创新策源地。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实施城建、交通五年攻坚行动,加快“东进、北拓、中优”,确保完成城建投资569亿元、交通投资240亿元。高标准规划东部未来城,全面启动高铁生态城、“两岛一湾区”、城市中央公园建设,加快科教城、沙唐、共联、石板等片区开发。全力提升综合交通体系覆盖广度、通达深度和连接速度,打造“中心城区30分钟通勤圈”“都市区45分钟经济圈”“宜荆荆60分钟交通圈”。大力支持宜都、枝江、长阳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

●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

加快“当枝松宜”全国百强县城聚集区、宜都松滋协同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做大做强市域经济底盘。

●培育市场主题新增量

推动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确保净增规上企业100家、限上企业50家、高新企业100家。支持龙头企业并购延链、整合资源、迭代创新,裂变孵化一批新兴市场主体。加快市级平台公司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转型。实施新增骨干税源产业项目培育行动,“东四县”每年至少培育2家税收过5000万元企业,各区至少培育2家税收过3000万元企业,其他县至少培育2家税收过1000万元企业。

(记者 谭廷 郑岚)

标签: 经济总量 宜昌 项目 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