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原井场的跨年“仪式感”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沈生莲

海拔3千米的青海油田干柴沟,柴探1井井场上,中石油西部钻探青海钻井70247队架工施玉龙手持蒸汽吹扫管,旁边同事迅速清洗丝扣。阳光折射进蒸汽里,清冷的光线勾勒出一个个自带温度的轮廓。

1月31日,这口井钻至3925米,三开从3000米连续钻遇多套显示层。

“努力打出油气,才是大家真正意义上的过年。”工程技术科负责人钟宁龙盯着泥浆池有点无奈:“如果一个难点还好处理,但这口井一开、二开井漏和井塌复杂防不胜防,地层漏失压力和坍塌压力都没有钻井液密度窗口可循。”

过去一年,钟宁龙已经在干柴沟井场坚守了310多天,但对这口井的脾气他仍然感觉难以捉摸。 接踵而来的复杂一直没停歇,因为邻井井漏复杂频发,预防溢漏复杂是技术难点,这意味着大伙最近还要继续不停地起下钻。

夜以继日,全队两班人连轴转,夜里气温近零下20摄氏度,再遇到起钻水眼倒喷泥浆,高原的寒风打在脸上,像针扎一样疼,“从天而降”的泥浆透过雨衣打湿工衣,钻台上每个人手脚都被冻麻了。

除夕的日出刚刚探出山头,井场的寒风似乎能吹进骨头缝,留给皮肤刀割一样的刺痛。“这里的地层像个‘孩子’,我们吃不准他的脾气,只能小心翼翼观察他的一颦一笑,随时准备应对他突如其来的‘小脾气’。”刚从井场回来的平台经理李圣,落实完井控管线防冻堵吹扫要求,确保每个管汇、各条井控管线不冻堵、放得出后,来到工程师值班房,转身盯着墙上的挂图作战表:“随时都能遇到新的棘手问题,不过对付这些脾气我们还是有底气的。” 他说的底气,是一个个井场上忙碌的身影,大家分不同路线蹦走着,加强设备保养检修,对起下钻等重要工序全过程监督,关键装置和井控设备等要害部位设施的24小时保温情况进行巡查…… 为确保平稳跨年,井场驻守各自业务的负责人实时掌握动态,随时把“疑难杂症”通过EISC连接到西部钻探总部,专家24小时远程监控提供技术支持。

在坚守中确保每个环节平稳运行,这就是他们共同的新年“仪式感”。

就在几天前,施玉龙回了一趟老家,给家里的父母长辈道了平安就匆匆归队了。他说,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第一次踏进干柴沟,刀片般的山脊,旁边就是深渊,感觉随时都有土块落下,一路上连后车镜都不敢看。这样的路他头一回见,而大多坚守井场的人都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10余年。

海拔最高、陆上条件最艰苦,常年工作在柴达木盆地戈壁荒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为了让井上兄弟吃到可口的年夜饭,党支部书记李韩强一个月前就开始规划新年食谱和采购计划 。

夜幕降临,驻地食堂里,热腾腾的手把肉,金灿灿的油果果,香喷喷的现熬奶茶…… 除夕“家宴”已经准备就绪。 这里除了钻机轰鸣声就是无尽的荒漠。临近跨年倒计时,钟宁龙一身泥浆从钻台冲回驻地,只为实现女儿的新年愿望。视频接通的一刻,本以为的温情话语没说出口,只是默默在心底说:孩子,你说希望新年第一刻就见到爸爸,虽然不在面前,我还是希望你能感觉到爸爸的爱……来不及多说几句,他又奔回了钻台。

1月31日晚,大家在朋友圈里晒美食、晒团聚,传达新年“仪式感”。坚守在柴达木盆地一线钻台上、循环池上,高原钻井人头顶“宝石花”,一身“石油红”,紧握双手用手心给冻麻的指尖传递着些许温度……伴随着初升的太阳,大家继续带着柴探1井在青海油田“为咸东一号构造的储量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以区带效应拉动勘探”的责任,向柴达木盆地深部进军。

农历新年,柴探1井井场上“透着”石油的味道 ,更充满了希望的“仪式感”:井打快点、效益好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新规划。

标签: 高原 跨年 仪式感 油气 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