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偏远站成了19名员工最美的“家”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邹明强 通讯员 郭峰

姚宾船是一名电力网格员,在薛集供电所工作了17年,家在31公里外的老河口城区。

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与河南邓州交界,是当地最偏远的镇;薛集供电所,自然成为老河口市供电公司最偏远的站所。

供电所班组员工开展师带徒活动

多年来,姚宾船养成了周一从市区到薛集上班,周五下班后回市区双休的习惯。如果双休日轮到自己值班,他还会在供电所坚守。

“居住环境越来越好,跟家里没什么两样。”姚宾船和同事许建海共用一间宿舍,“有卫生间、浴室、洗衣机、电视机,去宾馆住标间,也顶多是这个水平。”

“公司考虑得很细致,还为我们配备了洗衣机。”家也在市区的许建海说,作为一线班组人员,每天外出施工,洗衣服很作难,洗衣机的配备,让人省心、安心、暖心。

薛集供电所所长黄永亮当过兵,学得一手好厨艺,逢年过节,或者是雨天不外出施工的时候,总会下厨给员工们“露一手”。

“小菜园里是大家工余栽种的蔬菜。”工友黄永亮说,同样的食材,自己种的味道就不一样。

如今,薛集供电所有19名员工,工作日全以供电所为家。

供电所内训师在室内训练室开展模拟操作培训

“把所当家,遇到晚上有抢修任务时,还能搭把手。”资料员李全勇的家在60公里外的襄阳城区,20年前,他从襄阳来到薛集供电所上班,这里已经成为他的第二个“家”。

2月9日上午,在薛集供电所供电服务指挥平台,营销班长张甫像往常一样,一上班就打开营销信息采集系统,查看当天的在线监测情况。

采集系统显示:10千伏薛56线齐岗线路潘洼5号台区用户张佳英的电表信息采集模块信号弱,处于“掉线”状态。

“掉线就意味着该客户的用电数据信息不能通过远程智能系统采集回来,对供电所的每日考核就会产生影响。”张甫根据工作经验判断,此类现象多数是模块故障引起。按照工作流程,张甫下发工单,由网格员涂金楼和许建海前往该台区处理“掉线”故障。

10分钟后,涂金楼、许建海来到张佳英的表箱前,经过现场检查,发现模块已损坏,更换后,恢复正常。

每年春节,老河口市供电公司都会组织开展一次趣味运动会,其中拔河比赛是压轴戏,薛集供电所总是常胜将军。

“每个人都把劲儿拧到了一根绳子上。”所长黄永亮带头上,气势就不输人。

58岁的网格员涂金楼,家在张集镇,妻子为了方便他的工作,15年前就把家搬到了薛集。供电所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涂金楼硬是逼着自己学会了操作电脑系统,“学会以后,就会发现,电脑其实也没那么难。”他说。

2月11日下午,薛集供电所例行的“周五培训日”,在实训室内,运维班长周成超正在向班组员工讲解心肺复苏法触电急救知识。

“过去也学习过,现听了周班长的讲解,自己再亲手演示,记忆更深刻了!”周志杰是薛集供电所的新员工,入职不到半年。黄永亮给他配备了2名师父,周成超是其一,另一名是即将退休的营业大厅柜员齐玉莲。

供电所员工在工休时到小菜园采摘新鲜蔬菜

生产、营销,是供电所的两大主要专业,周志杰说,“有技术过硬的周班长、经验丰富的齐大姐做师父,我一定可以成为供电所的全能型人才。”

周志杰未入职前,薛集供电所人均年龄48岁。周志杰的到来,拉低了这个数值,人均年龄降为46岁。

“年龄结构老龄化,几乎是每个供电所都在面对的现实,唯有强‘兵’才是真正解决的办法。”黄永亮说。

依托老河口市供电公司班组“五小+”建设,薛集供电所完善了室内、室外训练场,固化“周五培训日”,推行“人人都是内训师”的模式激发班组员工潜质与优势,实现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全能型供电所创建模式。

目前,薛集供电所的19名员工中,已有18名取得中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去年以来,同业对标管理水平在襄阳供电公司所辖的100个供电所中,稳居前10名,今年1月份,提升至第2名。

标签: